“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胡庆余堂系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创办,是国内最著名的传统国药号之一,被誉为“江南药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胡庆余堂迈出重要一步,率先实行公私合营,迎来了新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经济在杭州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私营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1.5%,私营商业的零售额占全市商品零售总额的94.1%,私营批发额占77.6%。 在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之后,浙江省委和杭州市委决定以最大力量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市委通过打击投机、平抑物价、扶持私营工业等各种措施,使私营工商业有利可图,提高了生产经营者的信心。1950年开始,全市生产情况好转,市场活跃,渡过了最困难的阶段。全市私营工商业为进一步搞好生产经营,纷纷联营、合营,至1951年9月底,全市70个行业4700户参加了各种形式的联营、合营机构。 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日益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固有的弱点,为追逐暴利,不断进行各种违法活动,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随后,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杭州市于1952年1月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运动后,经济发展出现了暂时的困难。在第二次调整工商业中,调整了公私比重,主动让利,指导私营工厂改革生产、制订增产节约计划。通过一系列扶植政策,私营工商业均获得了发展。与1949年相比,1953年全市工业产值增长134倍,商品零售总额增长92%。 1953年10月,党中央公布了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提出要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根据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国家要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市委遵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指示,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落实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国药业名闻大江南北的老字号胡庆余堂的公私合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胡庆余堂旧貌
胡庆余堂创办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人称“红顶商人”的胡雪岩独资经营,后于1914年出盘集股合伙经营,除杭州总店外,在上海设有分店(资金、人事、业务完全独立)经销总店发来的药材制品。当时店内重大事务均由股东会研究决定,平时委派资方代理人坐镇料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店共有职工145人,至1954年底增至183人,除1人外,均为工会会员。由于历史悠久,信誉良好,既有民间影响力,在行业中又声望颇高,胡庆余堂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 当时,胡庆余堂自1875年开业以来,已有81年历史。自设胶厂,制售的成药共达430多种,其中人参再造丸、驴皮膏、全鹿丸等成药盛销本省及江苏、江西、福建、安徽等地。在私营时期,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日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国民经济恢复初期,胡庆余堂的状况虽有好转,但因为体制陈旧,仍然处于亏损局面。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胡庆余堂进行了工资改革,又通过“五反”运动,提高职工的觉悟,让资方认识到过去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1953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后,胡庆余堂经理俞绣章(时任杭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参加了省、市有关会议,还出席了全国工商联会议,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回到杭州后,他立即召开了股东会议,后经过全体股东一致同意,1953年底,胡庆余堂向市人委申请公私合营。
1955年9月11日《当代日报》第一版
《杭市胡庆余堂筹备公私合营》 1955年9月,经市人委批准成立了胡庆余堂公私合营筹备委员会,由商业局、卫生局代表,劳方8人,资方2人参加,俞绣章担任副主任委员。筹备委员会负责清产定股和各项筹备工作,签订协议书,并提出了人事安排方案、企业章程和清产定股委员会和生产委员会名单建议。1955年12月1日,杭州市规模最大的私营药店胡庆余堂国药店,经市商业局批准正式实行公私合营。 在筹备公私合营期间,胡庆余堂170多名职工都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认真进行清产定股等工作;同时积极搞好生产经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改善。政府任命资方代理人俞绣章为国营药材公司经理,当时年近八旬的俞老先生高兴地说:过去总认为自己年纪这么大,对国家建设起不了作用,公私合营后,在我晚年还逢着这样的喜事,既感激,又兴奋。”当年胡庆余堂的老工人孔良余在接受《杭州日报》的采访时说,刚开始听到企业要公私合营的消息时,顾虑还很多,但是,真正进行的时候却和他想象的完全两样。公股代表对他们这些老工人非常尊重,还将他派到南山路胶厂担任技术指导工作。胶厂里的青年人也很关心他,并且很积极地向他学习技术。大家的劳动热情十分高涨,每个工人的觉悟都更高了。
胡庆余堂切胶房的工人
正在切好的驴皮胶上盖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店清理出了39种年久失效的成药,予以封存不再出售,少数成分不足的成药也已停售。工人们都积极开动脑筋改进操作方法,挖掘生产潜力,使各种药品的产量、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并且还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了成本。如驴皮膏的出膏率提高了0.75%,煎膏用煤量降低了14.7%。为此,胡庆余堂决定自公私合营之日起将驴皮膏零售价格降低20%。 公私合营后的胡庆余堂国药号不断发展,于1958年与叶种德堂国药号合并,改名为公私合营胡庆余堂中药制剂厂,1963年7月又改名为公私合营胡庆余堂制药厂。1966年,胡庆余堂更名为“杭州中药厂”。
1955年12月1日《杭州日报》第一版
《本市规模最大的私营药店胡庆余堂近日正式公私合营》 1955年,胡庆余堂实行公私合营,为整个中药业树立了榜样。其后,有93家私营中药店酝酿并提出全行业公私合营申请。经政府批准,成立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筹委会,杭州市国药业资本主义企业进入了改造高潮。 自1956年1月17日开始,杭州市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全市74个行业,5989户申请公私合营,经政府批准公私合营的清产核资户有2533户,占申请户的42.3%;其余3456户走合作化道路,占申请户的57.7%(有些特殊行业如转运行、影剧业等均于1956年下半年批准公私合营)。1月20日,全市各界人民10万人游行,庆祝“提前进入社会主义”。随后,各行各业成立的45个公私合营工作委员会,分别领导做好清产核资、人事安排、生产改组、调整网点等工作。公私合营高潮,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文章来源:《杭州70年》之
《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 ▼延伸阅读▼ 1953年的杭州急救站规定:急性传染病可直接呼叫救护车 “禁止洗衣、洗澡”新中国第一个《西湖风景区管理条例》 梦回御街:胡庆余堂的“新老药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