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就去捍卫,当你选择坚持不放弃,坚持了他人所不能坚持的,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这是陈利华和黄震烈对警察这一职业最好的诠释。 两人都来自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从警35年的陈利华是瓶窑派出所的户籍民警;黄震烈是刑侦大队的法医,负责DNA比对工作。前不久,两人通过前后期合作,帮助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里的三个孩子找到了失散十多年的家人。也正是因为这次寻亲工作,两人更加笃定了自己所深信的和所坚持的,他们说,“我们不要锦旗,不要感谢,因为只想看到这些孩子能更早一天和家人团圆,这就足够了。” 话语简单质朴。人一旦有了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就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而这样的意义背后,一定是盛满了故事,写满了丰盈。 一位户籍女警20多年的坚持 其实,户籍民警陈利华一直怀揣着一颗热衷公益的心。
1984年,陈利华从杭州市人民警察学院公安管理专业毕业,同年加入公安队伍。1990年,她被调到瓶窑派出所。这35年来,一直负责户籍工作。户籍工作事无巨细,但内心平和的陈利华总能把事办得漂亮,这让来窗口办事的老百姓点赞不已。 20多年前,陈利华因为工作的关系,和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对接。工作之余,陈利华还会带着年幼的女儿到两家福利院做公益。一次次地到福利院,陈利华每次心中都五味杂陈,因为同样是一位母亲,所以特别心疼没了母爱父爱的孩子。那时,她就在想,能不能想想办法,帮这些孩子尽早找到父母,回家团圆。陈利华早就有了思想准备,“助力寻亲的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但去试,肯定就多了一丝希望。”这期间,陈利华每年都在关注相关政策动态。 时光匆匆,很快就溜进了2011年。当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开始对失踪、疑似被拐卖、流浪儿童进行信息登记数据比对。 当时,陈利华就在想,此前走失的孩子有一批已经长大,可是没有DNA数据,这对寻亲很不利,所以能不能想办法帮他们取样登记数据入库?一直关注了这么多年,陈利华“坐不住”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对方一开始担心这样的想法执行难度大,周期长。但陈利华几次坚持说服了对方,“这20多年来,一直想帮这些孩子早一天找到父母,如果我们不去试,他们也许一辈子就只能生活在这里了。” 很快,双方都把想法向单位领导汇报,领导也相当重视。通过多年前期准备,2015年8月起,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逐步对已落户在福利院但没采集DNA数据的失踪孩子进行补录数据。 就这样,到2018年底,陈利华给福利院里的359个孩子做了取样,“取样完,把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样本放进袋子里,一袋袋封好,回来再把这些信息入库电脑存档。我知道这很难,工作量很大,但不去做就真的只能看着时间流走,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却一直见不到父母。” 录入数据也有小插曲。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全面升级。为此,陈利华需要把359份数据信息重新录入新系统。她说,自己20多年前就有个心愿,退休前,一定要帮助福利院的孩子找到家人。所以,做这些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