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3交通之声讯 2018年2月,建德一男子小杨(化名)借给同乡小刘(化名)8万元。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近日,自己却因这8万元被小刘告上法庭,最后还要缴付2万的罚款! 不一样的“借款事实” 2020年5月,小杨收到了建德市人民法院的“传票”,向他借钱的同乡小刘将他告上了法庭。 小刘说小杨借给他8万元,自己却陆续续续向小杨支付了高额利息和借款本金共计21万余元,已远远超过法定年利率36%的标准。因此,要求小杨返还多付利息。小刘同时还向法庭出示了有关证据,包括自己与小杨的微信聊天记录、还款清单等。 在对小刘和小杨进行多次调解无果后,2020年7月,建德法院乾潭法庭开庭审理此案,但在审理过程中,被告小杨却给出了不一样的“借款事实”。 小杨称,自己除了2018年2月份借给小刘8万元,同年10月,自己又再次借给小刘8万元,小刘所还款项是归还上述两笔借款,双方不存在高额利息等问题。同时,小杨也向法院提供了自己与小刘的微信聊天记录,作为佐证。 “谎言”终被揭穿 表面上看,此案原被告双方均事实清楚,逻辑合理,但是,经过法官仔细分析研判,最终还是识别出了其中一方的谎言。 经法院审查,小杨主张借给小刘第二笔8万元借款,但除了第一笔8万元的借条外,没有其他充分证据证明小杨再次借给小刘8万元。 另外,根据小刘提交的经双方确认的还款清单显示,小刘从借款次月起的还款金额(均为日利率480元的倍数),完全符合支付双方约定的高息特征。 除此以外,法官仔细对比双方提交的百余条微信聊天记录,发现了出入。小杨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中,缺少一条“到今天八万利息结清”的信息。而经法官仔细核算,截止该日,小刘所付款项与实际应付利息金额完全吻合,可以证明小刘此前一直在支付高利。在铁的事实面前,在法官的反复询问下,小杨最终承认,这条信息被他自己删除了。 综合上述证据,小杨的谎言终被揭穿。原来,小杨为了规避高利,逃避责任,故意杜撰出“出借第二笔8万元”的故事,为了圆谎,小杨还故意将微信聊天记录中“到今天八万利息结清”一句删除,并将篡改后的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提交法庭。 法官说法 小杨在向法院签署了诚信诉讼保证书后,仍然就本案的关键事实作虚假陈述并提供篡改后的证据,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影响案件事实的查明,还妨碍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扰乱了诉讼秩序。虽然双方就案件已自行和解,但不妨碍人民法院对其不诚信行为进行处罚,因此,建德法院决定对小杨做出2万元罚款处罚。 事后,小杨主动向法院缴纳了罚款。他表示,自己内心十分后悔,甘心接受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