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 沧桑写在手上,温情留在心里脸上皱纹虽然渐多,愁容却已舒展夫妻俩一起散个步,平常日子的小幸福陆建法“秀”着手臂上的肌肉申领了轮椅,自己给双腿按摩更方便了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如人意。而遇到困难时,强者总是会迎难而上,用双手和汗水争取幸福的明天,让生活重新看到希望与光明。东湖街道新塘社区的戴利雅30年如一日,照顾意外瘫痪卧床的丈夫,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残缺的家。近日,戴利雅找到记者,想通过我们向那些曾帮助过她一家的热心人表达深深的谢意。 “只要你好好的, 比什么都重要” 近日,记者来到戴利雅家中,她热情地上前打招呼,丈夫陆建法坐在轮椅上,精神状态看起来不错。记者留意到陆建法白衬衣的领口、袖口都被洗得干干净净,可见他被照顾得周到又细致。 采访中,丈夫陆建法深情地望着戴利雅说:“多亏有你,如果没有你,我早就没了。”妻子戴利雅轻轻地挽着丈夫的手说:“别这么说,只要你好好的,比什么都重要。”夫妻二人脸上展露出开朗的笑容,背后是一段相濡以沫的动人故事。 戴利雅,1963年出生,家住东湖街道新塘社区。30年前,原本好好的一个家庭,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而改变了。1990年,丈夫陆建法在用手扶拖拉机装运钢材时,车上的钢架倒塌受了重伤,经过长时间治疗,命是保住了,但由于伤及坐骨神经,导致下肢瘫痪。一时间,天塌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那年,陆建法31岁,戴利雅27岁,儿子才5岁。 得知丈夫出事的那一瞬间,戴利雅无力地瘫倒在地,大脑一片空白,紧接着的是泪如雨下。医生说,陆建法可能要一辈子都躺在床上,要是能坐起来就算是奇迹了。面对这样的变故,这个普通的农村女人没有选择向命运低头,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哪怕只有一丝丝希望, 也要想办法让丈夫下床” 在住院治疗40天后,戴利雅带着丈夫回到了家里,在一楼单独收拾出一间房,从此便开始了漫长的照料之路。由于丈夫身体几乎不能动弹,吃喝拉撒都要靠戴利雅帮助完成。为了照顾丈夫和儿子,戴利雅不得不辞去了纺织厂的工作。 每天一大早,戴利雅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丈夫洗脸、导尿、喂饭、吃药,一忙就是两个多小时,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由于长时间卧床不起,陆建法的身上生了褥疮,戴利雅就尽可能多地为他翻身、擦洗,身材弱小的她每次都会累出一身汗。仅翻身护理这一项,她每天都要重复30多次,晚上从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这么辛苦不为别的,我就想让丈夫能下床。哪怕只有一丝丝希望,我也不会放弃。”说到这里,戴利雅的眼神无比坚定。每天,戴利雅都要给丈夫做按摩,她鼓励丈夫多做腿部锻炼,希望有一天能唤醒肌肉,慢慢尝试着支撑起身体来。 多年来,戴利雅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生活的不易让她的头发全变白了。“阿雅真当辛苦,才五十来岁头发就全白了,只能靠染发了。不过她真是好样的,我们很佩服她的。”社区一位居民对记者说。 在陆建法卧床第八年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在戴利雅的精心照料下,陆建法终于可以自己用手慢慢地支撑着坐起来,直到可以靠着轮椅慢慢移动了,这让戴利雅无比欣喜。 “终于熬过来了,心里满是感恩, 总想着也能为别人做点事” 上世纪90年代,在余杭,类似绸机加工的家庭手工作坊已经遍地开花。1998年,为了能减轻家庭负担,戴利雅向亲戚借了4000元,买了一台织绸机,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制作丝绸被面,再由岳父挑担到丝绸市场去售卖,以贴补家用。直到2005年,考虑到他们家的实际困难,村里帮助他们在家里开了一家卖日常用品的小店,这让那时已经能撑着下地的陆建法有了一份工作,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负担。“阿雅家里真是不容易的,有时候就算要绕路,我们也会选择去她家店里买东西,也算帮忙照顾一下生意吧。”社区一位居民对记者说。 起初还没有轮椅时,家里人都为陆建法平日里走动犯愁。好在戴利雅的父亲有木工手艺,专门给女婿做了两个一米多高的长条凳,给他用来支撑着锻炼,还能用它当腿“走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陆建法的手臂肌肉力量变好了。他双手撑在长条凳上,尽量让身体站直,先把一条木凳放到身体右前方,右手撑住前面的另一条木凳,左手撑住后面的小木凳,双臂用力,悬起的身体向前挪动,站稳后又抓住另一只木凳往前移……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练习中,如今,陆建法已经可以靠自己走动了,这让整个家庭都看到了希望。 戴利雅说,经历了30年的苦尽甘来,她体味到平凡的生活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来之不易。如今,令戴利雅最开心的就是儿子已长大成人,大专毕业后还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并娶妻生子,挑起了家庭的担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这让她和丈夫感到十分欣慰。 在戴利雅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现如今,家里条件逐渐宽裕起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去年,戴利雅的儿子辞去工作,买了一辆小货车跑送货业务,他说这样工作时间上更自由,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帮忙照顾父亲了。今年,戴利雅到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聘,上门为老人提供居家服务。有着长年照料经验的她,很快就适应和熟悉了这份新工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她还接受了专业的培训,这也有利于更好地照顾丈夫。“这么多年,终于熬过来了,心里满是感恩,我总想着也能为别人做点事情。”戴利雅说道。 如今,戴利雅是新塘社区的居民代表,也是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平日里,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经常上门为居民指导垃圾分类,走遍了社区的角角落落。在她们的努力下,垃圾分类逐渐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分类投放准确率也不断提升。 “感谢党,感谢政府,以及帮助过我们的这些好心人。这几年政策越来越好,连轮椅都可以免费申领,我老公可以去更多的地方了。”对于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戴利雅一再表示感恩、感谢。她说,逢年过节,区里、街道、社区都会来慰问,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让她和家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