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的初春 在2500公里之外为他们绽放 杭州日报 马俊河黝黑的脸出现在手机屏幕上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笑了起来,这可能是全中国极少数在直播过程中不开“美颜”模式的“网红”。他戴着一顶皱巴巴的迷彩帽,笑容可掬。腾格里沙漠在他身后无限延伸,这是一个以黄颜色为基调的沙漠初春 ,梭梭、红柳、花棒、柠条,在这个北半球最蓬勃的时节,有着近乎铁丝般的坚韧。 这场直播,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场网课,马俊河为距离他2500公里之外的杭州留下小学的全体师生上了一次时间为50分钟的直播课程。 “老师好!” “老师辛苦了。” “哇。” “现在民勤人民生活怎样?” “我看到了农产品。” “老师你们有什么办法防晒?” …… 从弹幕上看,收看本次网课的应该还有很多家长,气氛非常热烈,毫无疑问从一开始就注定这是一次成功的直播。 留下小学与民勤人民的渊源开始于2016年。那年春天,校长孔庆根作为我们的志愿者,赴民勤参加了那个春天的植树活动。孔校长带了沙漠里面的沙子回来,他向全校的师生们热情地讲述了民勤这个对师生们来讲原本十分陌生的地方,从此,留下小学与民勤结缘,与马俊河结缘,与祖国的大西北结缘,年复一年,每个春天,援种梭梭,全体师生都献上了他们的赤子之心。 我们可以看看这些数字: 2016年3月,师生共募得善款26106元,捐种近37亩梭梭林,并被命名为“留下小学林”。留下小学在民勤有了一座“公益校园”。 2017年4月,民勤的“留下小学林”增至80余亩。 2018年3月,留小师生在绿色传递之路上,继续春风里的捐种,总计捐款34699.9元。 2019年4月,在2500公里之外的甘肃民勤已经有了整整一大片留下小学林,而这一年的29754.1元捐款又增加了42亩梭梭林。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2020年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留下小学全体师生继续携起手来,守望远方的绿洲。 他们是这样生动记录这一次特殊的网课的: “跟着马老师的脚步,我们沿着一条绵延12公里的道路前行,视野所及,是35000多亩的梭梭树种植基地。我们看到,在荒芜的沙丘和盐碱地上,虽没有江南的红情绿意,但丛丛梭梭正用那细而有力的枝条彰显着春的生机。 种活一棵梭梭远非易事。跟着镜头,我们乘上了水罐车,一路颠簸,又沿着陡坡,跟着气喘吁吁的马老师攀爬上一处沙丘。流动的沙土上,用麦草等材料平铺成一个个方格子。马老师告诉大家,这是草方格沙障,为了避免梭梭苗在流沙下被狂风连根拔起,在沙丘上铺上这样的草方格,这样便能使沙障在原地固定下来,沙丘的流动性会大大减小,梭梭苗便增加了存活的可能。 至此,我们才知道生存在本就缺水的不毛之地的梭梭苗,为了顺利生长,需要多顽强的毅力才能深植沙土。我们也敬佩于那些为了种植梭梭林而留守沙漠边陲的治沙英雄们,或许他只是驾驶着水罐车横穿在颠簸的沙漠上,或许她只是顶着骄阳披着头巾一锹锹挥着沙土,或许……而正是这样一群群被称为英雄的普通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让幼苗成林,让荒漠变成绿洲,让生态恢复盎然生机!” 孩子们留下了一串串可爱的问题,“地上怎么有这么多坑,是老鼠洞吗?”“在沙漠里怎么辨别方向呢?”“这样填土不会把梭梭幼苗弄伤吗?”“老师,这么热的天,你怎么还穿着羽绒服?”……孩子们稚趣的问题不禁令人扑哧一笑。可他们接连冒出的一番提问,又令我们的心不免沉重起来,“这么热的天,阿姨们一定很辛苦,她们怎么防晒呢?”…… 602班 的霍梦龄同学在网课结束以后写了一首深情的诗—— 白花花的盐碱地上流动着沙石的痕迹, 仿佛是河西走廊干涸的眼泪。 但是,那里有许多勤劳的人民, 他们一日日与荒漠较量,啃着干粮,从天亮到日落。 我想,那里因此叫做“民勤”。 遍野的黄沙,是梭梭的家, 我好担心它那细小的身躯会被风暴折断。 但是,有那么多像马叔叔一样坚强执着的民勤人, 用希望灌溉着它,直到它能够为人民阻挡流沙。 我想,梭梭因此是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