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新闻讯 “黄阿姨(化名),好好休息,这14天别出门了,有需要微信上跟我说。” 等了30个小时,把居民送进家门,孙琦,这位江干区闸弄口街道闻皇庙社区年轻社工,终于胸口一块石头落了地。 今年1月底,55岁的黄阿姨去美国看女儿,女儿很优秀,在华尔街工作。本想着过完年回来,由于新冠疫情爆发,订好的航班一改再改,好不容易订上了一班3月15日从纽约直飞上海浦东的航班。 航班是订好了,可回来要面对怎样的隔离政策,黄阿姨心里没底。 幸亏她找到了这位社工小孙,让她漫漫回家路不孤单—— 在社区,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 孙琦是杭州人,今年34岁。前两年考的社工,“就是想着离家近,以前开车要1个小时上班,现在走走5分钟,太幸福了。” 不过,社工的忙碌,却出乎他的意料。 在社区,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钉。“像我,做文教条线,不光要写稿子,还要组织居民搞活动……以前哪干过,在办公室工作,就跟自己单位的同事打交道……现在不仅要跟居民交流,还要一起想点子做活动,最开始你压根融不进去,说话节奏都不对……” 如今孙琦倒也适应了。 疫情扑面而来,他年初四就上班了,到现在没休过一天,三天还有一个夜班,尤其是现在,遇到有境外人员回来,从下飞机到回家,很多都是凌晨时分,确实挺辛苦的。 就像黄阿姨,遇到孙琦也是一种缘分。 “回国前几天,阿姨打越洋长途来社区咨询,了解回国要办理的相关手续、联系接送专班等,刚好我接的,我们加了微信,就这么简单。”他说。 深夜的一缕微光 纽约当地时间3月15日16点37分,也就是北京时间清晨5点多,航班准时起飞。 黄阿姨跟小孙说好了,降落后联系。一路飞行了近15个小时,老人家也没有好好休息,3月16日晚上7点,飞机降落在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已降落。”黄阿姨立即跟小孙说。 “比预计早啊……”一直在等消息的小孙,几乎是秒回。 由于境外多架航班同时到达,机场工作人员需要分批次,一个个航班进行健康筛查。“现在情况如何?”“还在机舱里坐等检疫。” 没过一会,小孙就要来问问进展。到了半夜12点,广播里终于传来了可以下机的通知。 “还在等行李,还没出海关。”“对,先出关。”小孙的微信就像是深夜里的一缕微光,让黄阿姨觉得温暖和踏实。 凌晨1点,排队出关。凌晨3点,黄阿姨坐上了“浙江专班”大巴车,驶出机场。“阿姨说,虽然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想到马上就能回家了,还是很兴奋。我们都在等。”小孙说。 不眠不休的陪伴 “到大云中转站了吗?”小孙的微信又来了。 凌晨4点30分,黄阿姨说,她已经顺利到达嘉善大云中转站,根据自己提前跟社区做的“攻略”,成功找到了“杭州”指示牌处,再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才能上车。 “到哪里了?” “德胜了。” “快了快了,我们在你小区门口了。” 总算是到家了。3月17日早晨9点,大巴车终于到达了黄阿姨家小区。小孙早早就等在那里了,经过简单的交接后,他将黄阿姨行李消毒,将她送进家门。 “累了吧?”小孙问黄阿姨。 拖着两件大行李,没睡几个小时,8个小时未进食,黄阿姨说她实在太累了,但是进了家门,一切都好了,“一路上,我真正感觉到国家防疫的艰难,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的坚守与不易,从机场到社区的全过程我时刻与社区保持联系,他们耐心的答疑解惑,而且都是在凌晨,这让我非常感动, 30小时的回家路有他们陪着,我感到特别踏实……” 未来这14天,黄阿姨将在家中居家隔离。小孙也说了,阿姨有什么事,微信上说一下就行了,他都会管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