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新闻 去年10月底的某天,一位五十多岁的师傅走进武林派出所。一不报警,二不办业务,在窗口前踱步许久。 他说,想帮一位亲戚落户口。 落户口不是蛮简单的事情?可师傅说,一点都不简单,他这个亲戚已经失踪了36年了。民警楼靖一听,感觉事情并不简单,赶紧请这位师傅坐下,讲讲事情来龙去脉。 失踪36年的舅舅 微博上突然有了消息 这位师傅姓娄,家住竹竿巷社区。他说自己要落户的人是自己的舅舅,叫齐远明(化名)。前段时间,亲戚突然打电话过来说,失联很多年的舅舅终于有消息了。 36年前,当时47岁的齐远明因为一些原因,说要外出打工后就突然离开杭州,不知去向。 这个原因,娄师傅并没有直说。他只是强调,80年代那会没有手机,也不像现在能查信息,舅舅齐远明这么一走就了无音讯。 家人们四处打听,却完全没有任何消息。 直到前不久亲戚在网上发祖辈的消息,突然有一个人来私信说,我父亲叫齐远明,你记得吗? “我爸爸老是跟我说,说他外公是抗日老兵,出生入死过,我看和你在网上说的差不多。”对方补充道。 家属非常激动,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发给了娄师傅。 “我们家的长辈,曾经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是个大英雄。所以亲戚一直在微博上发相关的信息,没想到会让舅舅的孩子看到,真当是缘分。”娄师傅感慨万千。 后来双方电话一对,更是激动。电话那头的男人,准确报出自己是37年出生,84年离家,信息都对的上。 舅舅还活着!两家人激动之余,齐远明也说出了自己的困难:这么多年,自己一直是“黑户”,不能落户,甚至还连累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娄师傅此时才明白,当年家人们苦寻舅舅但始终没有消息,按照当时政策,只能去派出所把齐远明的户口注销掉。一来二去,漂泊在外的舅舅没了身份,日子也过得异常艰难。 “这么些年,舅舅音讯全无,我们真的以为他可能已经‘没了’。但我们都没有放弃,就想现在能帮帮他。” 当年的他误入歧途 选择远走他乡 娄师傅把事情讲完,楼靖也是闻所未闻,生活真的远比故事要来的曲折。 楼靖安慰娄师傅说,“只要老人健在,我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帮他恢复身份。” 但娄师傅的求助绝非打打电话动动鼠标就行。他先去调阅了档案,好不容易找到了齐远明的户口手册,情况确实如娄师傅所说。 思考再三后,楼靖请示了所领导,既然要彻底查实并帮助齐远明,就得从源头查起。而源头,就得找到齐远明,当面确认这个情况。 去年11月,楼靖和同事一起远赴成都,试图寻找“网传”齐远明目前所在的落脚点,成都北郊的一个镇子。 这个镇子并不发达。一路上,楼靖也暗暗感觉,齐远明离家的这些日子,过的似乎并不顺利。 最终,他敲开一家农居房的大门,见到了齐家本本人。齐远明如今已经八十多岁高龄,面对突然上门的杭州民警,他也感觉到非常惊讶。 “我家中有兄弟二人,自己排行老二。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出生没多久就不幸去世,很早,我们就成了孤儿,后来实在走投无路,就来到杭州投靠外祖父母。我年少时不懂事,被劳教两次,出来后不愿意再面对家人,就有了外出务工的想法。就这么一去不回,直到跟杭州的亲人失去联络。”齐远明慢慢将当年的事情一点点告诉了楼靖。 但更多的情况,还得楼靖去一点点去挖掘。镇里工作人员说,齐师傅因为没户口,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这个原因没办法读书,经常看见齐师傅拉着孩子在镇里逛,不知情的还以为是爷爷带孙辈玩。一家人现在都靠齐师傅的妻子打工维持生活......其实齐师傅也想给自己恢复身份,但尝试了好多次,都没成功...... 楼靖此时明白,孩子,或许就是齐远明希望能恢复户口的最重要原因。 为了落户,民警“跑断腿” 哥哥当场落泪:只要人还在就好了 从成都回到杭州,楼靖也带回了记录齐远明生活轨迹和社会关系的许多信息。其实情况已经明确了大半,但流程上,还需要楼靖再做一些努力。 比如,齐远明如今住的这农居房,一个月才两百多元租金。当时也是房东看他们一家子可怜,收留住下来的。 一家人的生活,其实已经非常窘迫了。如果能有户口,工作读书都有着落,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但因为齐远明没有可以证明的身份信息,只有靠他和他哥哥的身份信息比对上了,才能再给他落户。 齐远明的亲哥如今人在绍兴嵊州。楼靖和同事又赶去绍兴,做笔录、采集身份信息的同时,也把齐远明目前人在四川的消息告诉了齐家本的哥哥。 这位八旬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当场落泪。这么多年,他也不知道自己的亲弟弟究竟去了哪里。 “只要人还活着,就好了。” 后来检测结果出来,确认了兄弟俩的亲属关系,这件事终于完成了大半。经过一系列手续,最终齐远明的户口重新落回了竹竿巷社区的集体户口。漂泊多年的“他乡异客”齐远明终于在武林派出所“落根”了。一件跨越了数十年的悬案,也就此告一段落。 今后,齐远明的家人们就能成功登上户口,可以读书去了。 社区民警竟然跑去了成都办案,这事儿楼靖自己想想,也觉得蛮神奇。但他也说,“只有自己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费心,‘最多跑一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圆一位八十岁老人的心愿,我觉得跑这么远的路,真的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