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昨天,浙江省乔司监狱第七分监狱大礼堂里,一台特殊的晚会上演,演员是清一色的女犯。 观众席上,监狱邀请了一些女犯家人代表,很多家人是第一次可以不用隔着玻璃,这么近地看着她们,摸着她们的手说说话。 她们穿着红色T恤,有的抹着眼泪,有的搂着自己孩子,有的握着家人的手,她们也都是为人女为人母,我和她们中几个人聊了聊。 终于可以抱抱儿子了 小潇(化名) 31岁,看着很干练的样子,她搂着儿子看着台上节目,“这个是我们监区的”,她还是监区的文体骨干,节目排练,她也是负责人之一。 她是家里独生女,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25岁那年,因为诈骗罪被判12年5个月。被抓后第三天,父亲因为突发脑溢血去世,当她知道时,已经过了好几个月,律师会见时告诉了她。 她想过自杀,她恨自己,“我爸爸也帮我去跟人借了一两百万”,她进来后,丈夫也因为牵涉其中被判了4年,背负巨债的家,没法照管三个孩子,只好让人帮助照管两个孩子。 入狱后,她拒绝会见,亲戚来看她,办好手续在会见室等着,等来的却是“她不想见你们”。 她没有勇气面对。 丈夫出狱后,提出了离婚;更令她难受的是,有天,儿子在亲情电话里说:“我恨你,我再也不想见你了!”虽然孩子年幼,但他已经在懵懂间知道了一切。 现在的小潇,说自己原来性格还蛮活泼的,在这些事情裹挟下,她像变了一个人,不愿与人交流,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 管教民警跟她讲道理,她也都明白,后来管教民警帮她约心理辅导老师,辅导了两年后,她的焦虑开始缓解。 后来,儿子慢慢大了,上小学了,孩子被送到夜辅导班。 在学校,“老师对我儿子很好,课桌也安排在老师边上,下课了带在身边”。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辅导班老师经常和孩子谈心,帮孩子解开心结,“让他不要恨妈妈”,辅导班老师还给小潇写信,让她放心,“你放心,我会努力开导孩子,让他健康成长的……”信纸上的善意,让小潇有了一种有人陪伴的感觉。 渐渐的,小潇也开始学着与人交谈,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做事,想的事情就少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心里不愿触碰的角落”,她把遗憾和悔恨放在那里,“积极改造,争取早点出去”,因为表现好,她已经获得第二次减刑了。 这次活动,哥哥也来了,“我有四五年没见到她了”,一开始哥哥听说小潇不肯会见,很难过也很无奈,“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 为了能让孩子一起来,管教民警也费了不少心思,孩子外婆怕对孩子不好,刚开始不同意,民警打了6个电话,每次苦口婆心,最终老人家同意了,6年多后,小潇终于能抱抱儿子了…… “妈妈上班的地方怎么有警察?” 没说几句,小秦(化名)眼眶就红了,眼泪顺着眼角流下。 一边,坐着她的大女儿,一边是她年幼的儿子,还有她的妈妈。 三年多前,因为诈骗罪进来时,女儿14岁,儿子3岁。女儿长得很漂亮,已经上班了,“也许是我进来了吧,女儿没再读书了”。 原本他们家境还好,自从出事,欠了不少债, “她不想被人家看不起,死活都不愿意去读书了”,一边的外婆补充说。 女犯进来后,往往面临的是三大问题:夫妻感情、子女教育以及父母养老,小秦都遇到了。 她变得很焦虑,每天晚上一想到孩子,她就默默流泪,“没有我,他们还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天真可爱地长大吗?还能开心快乐地生活吗”“没有我,他们的学习怎么办”…… 儿子还小,刚开始,妈妈总不在家,会问,妈妈去哪了?老人骗他说妈妈去上班了。后来,带着儿子去见,儿子会问,“妈妈上班的地方,怎么有警察?”才跟孩子说了实情,孩子也懂事,再也没问过。 她的父母都60多岁了,在外面打点零工,补贴家用,为了让女儿安心改造,每个月,她妈妈都会带孩子们来看看她,跟她说会儿话,每次,孩子们都会穿着新衣服:“妈妈,你看看,外婆买的新衣服漂亮吗?” 虽然每个月,家里人都来看她,但总是隔着玻璃,觉得遥远。这次能参加活动,来见的亲人都兴奋得睡不着,“儿子三四点钟就醒了,女儿一晚上没睡”,小秦搂着儿子,又看着女儿,眼神里是一个妈妈的爱。 她们都穿着红T恤 这次活动,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参加亲情帮教的女犯都穿着统一的红色T恤,红色衣服衬肤色,她们每个人看着都很精神。 这是监狱管理方的一个暖心之举,“见面是件开心的事,红色也代表高兴”,更主要的是想让她们和家人见面时,更放松些,如果穿囚服,不仅时刻提醒她们自己的身份,也会让她们和家人见面时,有距离感。 亲情,是最好的融化剂,是女犯改造的原动力,“亲人的一句话胜过管教民警千言万语,用亲情的力量来感化和激励她们积极改造。” 通过这样面对面零距离的会见方式,本质上依然是亲情教育,能参加这样活动的女犯都是积极改造表现好的,她们对其他女犯也有激励作用,带动她们真心改造,加速改造,早日回归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