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朱家豪 文/摄 10月29日傍晚,当很多人家团聚吃晚饭的时候,83岁的吴大伯倒在了家门口,再也没有醒来,身边是他刚刚买来的一小袋米,三四斤重。 环西新村在昌化路上,紧贴武林路。吴大伯一个人住在3楼。 4楼大伯说,下午5点多,楼上租房住的两个小伙子来敲门,说3楼楼道躺着个大伯,你们认不认识。 “我和老伴出去一看,这不是吴老师嘛。他整个人侧躺着,钥匙掉在身边,门还没开,旁边还有一小袋米。” 小伙子赶紧打了110和120。120在电话里现场指导小伙子做心肺复苏,另一个小伙子把大伯人放平,手机开成免提。 “做了有10分钟左右咧。后来社区崔书记也到了,120到了,直接把人拉去市中医院。” 吴大伯还是没能抢救回来。 邻居们说,吴老师今年83岁,高高大大,以前是杭州一所中学的体育老师。退休好多年了,平时都是一个人住,女儿和老伴都在上海。 2楼老陈和吴老师做邻居十多年,他很可能是吴老师生前见过最后一面的人。 老陈说,事发前不久,他看到吴老师坐在楼下美甲店前的圆凳上休息,一小袋米放在旁边圆桌上。 “我知道他平时心脏不太好的,喘气容易急。今天气倒是蛮顺的。我还问他,三个方案你考虑好了没有?” 三个方案,是老陈和石阿姨一起想的。 石阿姨叫石丽娟,是楼道党支部书记。鉴于吴老师独居,身体也不太好,她日常格外留心照顾。 “我隔三差五看到他就问,吴老师你最近身体好不好?需要买菜或者配药什么的,你就打电话给我,不要客气。”石丽娟说,“他这个人不爱麻烦别人,从来没给我打过电话,有事情都是自己解决。有时候我看到他,帮他拎拎菜,拎拎米。 “三天前,我看他拎着菜走到二楼,整个人气喘吁吁,脸色煞白煞白,我说吴老师你身体很弱了,这样下去不行的。我就找到老陈,一起想了三个方案。” 三个方案主要为了解决吴大伯独居万一出意外的问题。 方案一是去上海,和家人同住,方案二是去敬老院,有专人照顾,方案三是请个保姆,到家里照顾。 三天前,石丽娟和老陈把三个方案告诉吴大伯,让他认真考虑一下。前晚老陈在楼下见到买米回来的吴大伯。 “我说吴老师,你考虑好了没有?真不行就请个钟点工吧。吴老师笑眯眯地,摇了摇头。”老陈说。 石丽娟说,吴老师跟她讲过,老伴和女儿在上海,岳父年纪大了,身体很不好,要照顾,上海房子实在太小了,他就没过去。 老陈70多岁,平时儿子经常会来家里吃饭,所以平时都是自己去对面菜场买米,一袋20斤,70元钱,摊主负责送到家里。 “吴老师从来都不会买那么多米,因为他自己一个人,吃不完,也拎不动,或者是为了省点钱吧。”老陈说着,叹了口气。 昨天我在小区了解了一下,各家吃的米,有的是孩子买回来,如果老人去买,买整袋的多,店主会扛到家里。 81岁张奶奶,老伴去世多年,每个星期,子女们都会扛着米买点菜回来家里。一袋米能吃一个多月,有时候她自己出去买点菜就行。 70多岁的王阿姨,有保姆照顾,平时买菜烧饭做饭都由保姆来。 87岁陈奶奶,儿子和媳妇每天都回来做饭,或者来买饭买菜。 对面菜场卖米的老板说,所有袋装米自己都包送上门,居民们买得最多的就是20斤一袋六七十元钱的米。 “散装米老人很少买啊,一次最多也就买个四五斤,老人拎不动啊。”卖得最好的就是每斤三到四元的东北米。” 环西社区崔欣书记说,孤寡、独居老人,平时都会有社工帮扶,社区工作人员也会定期上门看望。 武林街道成立了“耄耋老人”小组,有20多人,每个人分管一些孤、寡、独、身体不太好或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重点关照,每周定期看望,给他们配药买菜,搞卫生等。 “像吴大伯属于还是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的,并且楼道党支部书记石丽娟一直在重点关照他,我其实也劝过吴老师好几次,独居有一定风险,请个钟点工买菜烧饭吧。” 吴老师突然走了,老邻居们很难过。 “吴老师其实为人很好的,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和谁吵架或者争执过,很善良的……” “社区有什么公益活动,他都积极参加的…… “这么多年我一直关心着他,想不到就这么意外地走了,现在心里说不出的滋味。”石丽娟说着,眼里有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