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刘云 文/摄 通讯员 诸敏芳 梁心韵
在杭州留下,有一座古老的桥,它朴素的外观一点都不引人注意。
在桥边,住着一位90岁的老奶奶。60年来,她和桥生活在一起,秋扫落叶冬扫雪,把桥当成“自家的一部分”。
10月16日,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有9处地方入选为“国保”。
在这其中,就包括了这座老奶奶守望了60年的桥——忠义桥。
横跨在西溪河上的这座桥,青石板铺就,小草在桥缝里顽强地探出头来,年年岁岁,留下了岁月的枯荣。
去年,老奶奶已经搬家离开了。她没想到,这么些年来,自己日日走、天天扫的桥,有一天成为了国家级的宝贝。
西溪河上有三座老桥
两座个头小的,一叫“庆春桥”一叫“盈春桥”
唯独中间个头最大的没有名字
留下人都叫它“大桥”
1949年,20岁的姑娘范美仙,从三墩出嫁,嫁到了留下,在小和山住了几年,1958年搬去了留下老街。
“新嫂嫂”嫁过来,问了一圈,家门口的桥叫啥名字?大家都说:“大(留下人念du)桥啊。”
为啥叫大桥?因为西溪河上三座老桥,数它个头最大。
旧时候,三座老桥以“三桥柳、花市”闻名,说“溪有三桥多植柳,浓荫夹道;东西两涯民居临水,花木周庐亦称花市。”
可是,两座个头小的桥都有姓名,一个叫庆春桥,一个叫盈春桥,唯独中间个头最大的,整个留下都叫不上来名字。
1981年,当时留下镇的办事员沈雍方,和同事做地名普查,一趟趟跑去浙图古籍部,翻来翻去,最后在明代释大善的《西溪百咏》里翻到了——
“市上三桥惟忠义桥最大,居中虹起,石色光细,盖良工巧心,故与众桥异,宋孙候所建也,兄弟恺笃故名忠义。”
另外几本《西溪梵隐志》《西湖渔唱》《民国杭州府志》等文献,对忠义桥的记载也基本如此。
至于,忠义桥到底是怎么建起来的,建桥的孙候是个什么人,历年来有没有修缮过,可惜都没有记录。
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当年,宋室南渡,刺激江浙一带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激增,也带动了杭城桥梁飞速发展,民间造桥活动相当广泛,忠义桥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造起来的。
根据文献,桥的名字是确定了的,从1981年起,留下人都知道了,天天走的大桥,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忠义桥。
名字有了,对它的研究也就开始了。
1985年,浙江省文物遗址普查。范美仙说,来了三个小伙子,围着桥看来看去,先跟她打听,又央她帮忙借梯子。
家里搬去一个,范美仙又跑去邻居家借了两个,三个梯子直直架到河里头,小伙子爬上桥墩,在藤蔓丛里头,发现桥上是有刻字的。
东面拱板上写:鸿因恭为祝延圣寿无疆,文武百寮财富祝口,风调雨顺,谷果丰登,不思兵戈,万民乐业。西面拱板上写着:福禄奉为舍钱米,施主报答,四恩三有,各祈如意,嘉定戊寅四月禄口白都千缘僧同于道友等。
范美仙说,小伙子高兴坏了,有了题记,就确认了忠义桥的建桥年代,是嘉定戊寅(1218年),它就成了杭州城区唯一一座有南宋题记的石拱桥。
当时,题记誊抄下来,小伙子还送了范美仙一张,她装在透明塑料袋里放起来,纸都碎开了,还留着呢。
整整60年,范美仙每天5点起床
秋天扫落叶,冬天扫积雪
把桥当自家院子
确认了身份的忠义桥,地位逐渐高起来,1992年成为市级文保单位,2005年成为省级文保单位,今年又成了“国宝”。
撇去身份,对范美仙来说,桥还是那座大桥。
“早先,桥下有河埠头,下雨天走下去洗衣服,不用打伞的。”范美仙说,到了夏天,桥头上人“木佬佬多”,河里头打了水,往青石板上冲冲,石头冰冰凉,坐在上头“不要太舒服哦”。
桥头上一坐,阿姨嫂子们绣着花聊天,范美仙比其他小嫂儿多一个技能,会做白铁工,谁家想打个啥东西,拿来桥头,她也能做的。
到了晚上,门板一掀,就铺在桥头边,河水哗哗响,小风悠悠吹,一觉睡到天亮。
赶上地藏王菩萨过生日,街上老人家都往桥上点香烛;桥头,摆满了红艳艳的鸡冠花,是范美仙一盆盆养起来的。
1958年搬到桥头,2018年搬走,整整60年,范美仙早上5点起床,先拿扫帚去扫桥,秋天扫落叶,冬天扫积雪,当成自家院子。
范美仙养了4只八哥、2只乌龟,早晨都拎到桥上放养,八哥养得久会讲话,还会背诗的,不少留下人都知道大
桥上有八哥会背“床前明月光”,范美仙说不用管它们,日头要落了,八哥乌龟都晓得挪几步,自己回家。
卫生包了,修修补补,范美仙也包了。
范美仙说,小女儿六七岁光景时,坐在桥栏上,晃悠晃悠地荡着玩,可能年头实在太久了,桥栏歪了,小女儿“吧唧”掉进西溪河里,还好邻居们手脚快,赶紧捞了上来。
打那以后,忠义桥上哪里有裂缝了,哪里踏步松动了,范美仙都喊人来修,钱她出。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多少钱?“哎哟,没多少的,都是小钱。”
当然,不只是范美仙,杭州相关部门对忠义桥也很重视。
2008年,做过一次忠义桥修缮工程,桥台基础、拱券做了加固,金刚墙、桥栏、垂带石,歪倒的扶正,有残缺的补配,还给桥体石材做了防风化处理等。
近年,《杭州市留下古街历史保护规划》实施,留下老街的原住民陆续搬走,范美仙一直到了去年才搬。
“桥头上住了60年,舍不得。”
桥头上的房子,现在还在,只是已经空了。楼上楼下,老底子的木板房,一楼客厅、厨房、卫生间,木头楼梯爬上去,三个房间,推窗都能望到桥。
房子老了,“二楼木板一走,会嘎吱嘎吱响的。”
好在,桥还是好好的。除了桥面踏步和栏板有些换了以外,其它都是801年前留下的。桥墙上,伸出的武康石端头上,刻了牡丹花,现在依然娇艳地“开”在桥上。
范美仙说,虽然她搬走了,但大桥一直在她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