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骑着电动车往沈家桥方向送外卖。电动车前面的箱子装着饭菜,后面的箱子装着西瓜,因为路面颠簸,黄敏在经过一个土坡时,电动车弹了一下,后面箱子里的西瓜滚到了一侧,电动车失去平衡,龙头一偏,差点撞上行驶中的车辆,饭菜洒了一地,西瓜也摔碎了。
“当时心里很委屈,几个月前自己还在杭钢当技术主管,现在却这副狼狈样。”直到现在回忆起来,黄敏依旧很唏嘘,“当老板当成我这样的,应该也不多了吧。”
因为餐标定得低,虽然不时有些外卖单子,但是2016年到了年底,一盘账,黄敏叹了一口气,“虽然做好了第一年会亏本的准备,但看到亏损十多万元的时候,的确有些慌张。”
餐厅里忙碌的景象 资料照片
坚持一年半后总算不亏了
给自己发了第一份工资
在创业之初,黄敏和妻子有个约定,如果一年后没有盈利,就放弃创业的念头,找份工作继续上班。
“亏损这么多,不知道怎么和家里人交代,但是我并不想放弃。”好在,妻子并没有拿约定逼黄敏放弃刚起步的事业,而是和丈母娘一起,帮忙分担家长里短的琐事。
坚持到了2017年,终于开始有了转机。
“餐标定得太低,实在是担负不起各项支出,我们把餐标提到了9块,同时也适当降低了老人的优惠额度,毕竟要生存下去。”黄敏说,2017年1月份,餐标调整的通知进行了公示,绝大部分老人和住户都表示理解。
之后,黄敏拿下了周边一家康复医院的配餐业务;半山街道拆迁工作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餐,黄敏也拿到了四分之一的份额。终于在去年6月份,收支逐渐开始平衡。
其实在入不敷出的阶段,黄敏依然没有忘记自己要做的,是养老服务的行业。在2016年11月,按照预期的计划,推出了家政上门服务。
收支平衡后,黄敏又于去年11月在大关街道开设了一家幸福食堂。节假日,幸福食堂不定期会推出充值优惠活动。让黄敏印象深刻的是,有两位在店里吃过好多次的老人,每人一次就充值了一万元,“这是对我们做幸福食堂的肯定。现在到了周末,很多老人都会带着家人一起来店里吃饭。”
从创业开始,一年多没有给家里补贴的黄敏,终于“有钱”了。去年9月,他和合伙人一起,给自己发了第一笔工资:五千元。黄敏把这笔工资都花在了家人身上,算是多少弥补自己从创业以来对家人的那份愧疚感。
现在,黄敏的公司已经从创业最初的七八个人,扩展到68名员工,涵盖餐饮、上门家政、社区老年电大、老年人出行等养老服务的领域。
“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接下来我希望可以做一个多功能老人服务中心,能够提供老人的日间照护、短期入托、心理辅导,以及针对老年人慢性病的专业食谱制定等服务。”
黄敏已经看到了一种美丽生活的定义。忠于自己、服务老人,这是他为自己铺就的奋斗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