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成一道闪电”可能要命 当心“舌尖”上的精神心理问题 蝴蝶背、锁骨窝、直角肩、筷子腿……以瘦为美,是绝大多数女性对体重和体形的追求,但一味追求“瘦成一道闪电”,有时可能会要命。 这段时间,到市一医院临床心理科和营养科就诊的姑娘儿不少,其中两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短短几个月体重猛降20公斤,都被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一吃东西就吐。 长期催吐患上神经性厌食症 13岁的小北是名初中生,身高153厘米,进入青春期后,她开始关注起了自己的外貌。半年前,小北得了一种奇怪的毛病,吃什么就吐什么,几个月内,体重就从50公斤降到了30公斤,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妈妈带着小北跑遍杭州各家医院的消化科,做了各种胃肠镜检查,都没发现异常。医生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建议女孩去临床心理科看看。 初次在诊室里见到小北,市一医院临床心理科张海生副主任也有些诧异,只见小北妈妈手里拿着一碗粥,正喂给小北喝,顺手掏出一只垃圾袋,急着打开:“她要吐的,我得备好。” “不能吐,赶紧躺着不要动。”仔细观察后,张海生随即上前阻止。眼前,孩子的一些特征让他尤为熟悉,“女孩的手指上有牙印,这是典型的‘抠吐手’,是长期催吐导致的。到后期演变成神经性厌食症,不需要用手抠,食物就会吐出来。” 平时,张海生经常接诊这样的姑娘,除了手上的牙印,她们都熟悉“卡路里计算”,能准确说出各种食物的热量值,性格相对固执。 “我问小北最近是不是在减肥,她才慢慢对我说了实话,为了变瘦,她长期催吐,导致现在看到任何食物都没了食欲。”小北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为了帮助她尽快恢复到正常体重,张海生为她制定了药物控制、饮食计划、增加食欲的方法。 进食障碍致死率达5%到20% “这减的不是肥,是命啊。”张海生常常感慨。近年来,市一医院临床心理科接诊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越来越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多见于青春期。 “神经性厌食症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进食障碍主要分为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两者共同的表现是恐惧发胖。但厌食症体重过低,贪食症体重大多正常,甚至偏高。进食障碍在精神科里属于小病种,但却是精神障碍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死亡率达5%到20%。 市一医院营养科科长杨任华说,有位14岁的姑娘小何,也是因为减肥患了神经性厌食症。她经常上网搜罗各种减肥食谱和健身教程,减肥计划相当严苛,平时疯狂节食,每天只吃两餐,早餐不吃主食,晚餐盛米饭会称重,使用热量计算软件,只设定最低的热量摄入目标,体重一下子就从50公斤跌到了40公斤。 尝到了甜头,小何越发在意体重,每天还疯狂运动一个半小时,一边吃减肥药加强效果,一边买通便药导泻。体重跌到30公斤时,她出现了脱发、闭经、抑郁等症状,连上楼梯都成了一件难以完成的事。 “据统计,近50%的女性曾经有意无意地采取拒食、导吐、腹泻等方法减轻体重,很容易患上神经性厌食症。”杨任华提到,一些女孩看似形销骨立,很可能正遭受着进食障碍的巨大痛苦,在节食与暴食之间徘徊。“进食紊乱的患者,发展到后来,身体各类器官都会接近崩溃边缘。而不知情的家人带着她们在医院消化科、营养科等各个门诊间四处奔走,却很难查出病因。” 家有爱美的青春期女孩要当心 为什么会得进食障碍?张海生说,这种疾病存在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一些患者的部分脑区结构或功能存在改变。“患者有常见的典型人格特质,比如自我评价低、高神经质水平、完美主义倾向、难以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依赖性强等。” 他解释,现代人常将女性的身材苗条作为自信、自我约束、成功的代表。而青春期的女孩迫切希望得到同伴认可,就容易将目标锁定在减肥上,身边同伴对体重、体形的认识和采取的进食行为,都会对她们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患病前哪些症状要警惕?张海生举例,比如对体重与体形存在歪曲的认知,对身体不满意;对体重增加的情绪反应强烈;认为体重与体形影响到自我评价以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进食过分关注,进食过量后伴有内疚感,影响到日常生活;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 吃撑仍难以控制, 进食后又会后悔;暴食后存在使用泻药、催吐、过度运动等补偿行为等。 “进食障碍患者不仅要定期一对一坚持治疗,还要通过日常调节来预防复发,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张海生说,要摒弃“瘦就等于一切”等不合理的观念,学会爱自己、接受自己,养成定时进餐、适度锻炼的习惯,培养健康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尊水平低,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厌食症或暴食症。假如家有进食障碍的孩子,家长需要表达爱,努力改善家庭气氛,要包容和接纳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