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头微抖,手颤抖,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话还没说出口,47岁的阿芳(化名)就忍不住红了眼圈。她是一家公司的中层领导,从去年开始这种不由自主的震颤在她身上,就越发严重,甚至写字、喝水都难以完成。 这让她不愿在公开场合讲话,更不愿参加同事聚餐,她担心一不留神就露出自己的“怪异”。这种病,叫“特发性震颤”。在我国,普通人中有0.3%-1.7%的发病率,有60%的患者具有家族史。所以一人震颤,全家要当心。 抖抖抖 不到10厘米距离 糖全撒在了地上 作为一个颤抖症状出现5年之久的人,阿芳一直在和这个毛病做斗争,其间的辛酸难以言说。“我是一个刻苦、认真到严苛的人!”阿芳说,她同时又很敏感,能够很好地把握一些人际交往的窍门。在发现这个病之前,刻苦和敏感让她的职业道路顺风顺水,很快就晋升到公司的中层。 但5年前,上面换了领导,她发现自己在和陌生的领导吃饭时,右手就不听使唤地不停抖,“开始没那么严重,忍一忍也就过去了”,阿芳说,随着病情进展,右手的震颤更加明显,特别是做一些精细动作时——如穿针引线、绑鞋带、系扣子非常困难。最近,她连握笔写字都难以完成,简单拿起杯子喝水的动作也抖个不停。其间,她发现自己一旦喝酒,症状就会相应减轻。于是在参加社交场合时,往往会刻意事先喝些酒。 “有一次连夜加班太累了,我清早在公司食堂,用勺子舀糖放入豆浆里,结果不到10厘米的距离,把糖全撒在了地上。”她说,因为不想让别人发现自己的颤抖,她训练使用症状较轻的左手,但左手也出现了类似症状,伴随着头也会不受控制地抖,这让她时常陷入恐惧和焦虑,很多事情都尽量避免去做。 “看过一些医生,开始说是癫痫,但吃药一点效果也没有。”她去医院做了头部核磁共振(MRI),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抖起来和控制不让它抖的时候,头部会特别难受。脑袋常常发紧,感觉像心脏一样在跳动。” 辗转几家医院后,阿芳选择来到浙大一院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袁圆接诊了她。经过一系列检查,阿芳被确诊为——“特发性震颤”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困扰阿芳多年的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运动紊乱疾病,其中60%的患者具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头部和上肢,下肢受累较少见。一般双侧肢体的震颤基本对称,但少数患者单侧肢体症状更重。也有些患者的震颤会累及下颌、舌头、喉部,表现为声音发颤,口齿欠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