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我叫彭莲,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与照顾。疫情暴发后,楼爷爷和哥哥姐姐们都未曾忘记过我,在恐惧中送给我安慰,在黑暗中给了我阳光……”最近一段时间,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秘书长楼时伟陆续收到几封来自湖北恩施和贵州黔东南的信,每一封信都对应着一位受基金会资助的散居孤儿。
今年春节期间,基金会原计划组织爱心人士前往黔鄂慰问受助孩子,因受疫情影响取消了计划。“快递一恢复,我们就马上将春节准备的慰问品寄出,确保第一时间让孩子们收到迟来的问候。”楼时伟告诉记者,孩子们收到礼物后,纷纷通过微信和信件报平安、表谢意。 爱心助学,传播到千里之外 据介绍,其中一个写信的女孩叫郑茜丹,家在湖北恩施,父母先后在浙江打工时去世,现在只能与奶奶相依为命。去年,在当地民政部门的牵线下,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与郑茜丹签署了一份两年的资助协议,每年资助她2500元助学金。郑茜丹又在基金会的帮助下,与杭州一位热心奶奶结了对子。 从2018年开始,基金会走出杭州,将浙江常山、开化等地的12名孤儿纳入资助范围。去年以来,基金会又陆续资助了我市对口帮扶的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的26名散居孤儿,郑茜丹便是其中一个。 除了助学金,每逢传统佳节,基金会还会为孩子们送去特殊的礼物。 本文开头来信的孩子彭莲收到的春节礼物,除了进口饼干和巧克力等食品,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基金会研究决定,对于一部分品学兼优且有学习需求的孩子,经申请、审定、公示后,赠送一台电脑。“希望这台电脑能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楼时伟说,活动以来,各地已有32名孤儿获赠这特别的礼物。 作为全国唯一的孤儿基金会,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累计帮扶散居孤儿400名,发放各类物资和款项总计1000余万元;自2012年起,对考上大学的散居孤儿每年资助5000元,截至2019年,已有36名大学生受益。 基金会的背后,是一支由19家理事单位组成的爱心团队。他们每年向基金会捐赠2万元到3.5万元不等的爱心资金,作为孩子们的助学金。前几天,在理事会上,楼秘书长提议,因疫情影响,今年各理事单位的资助款可适当减免,但所有与会代表表示,企业再困难,孩子们的助学金一定不能减。 精神关怀,组织孤儿参加夏令营活动 除了物质帮扶,精神帮扶同样不曾缺位。 “在多年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过早经历的变故往往让不少孩子变得性格内向,不爱笑,也不爱说话。后来,在寄赠礼物的同时,我们会附上一封节日问候信,鼓励他们‘有好事与大家分享,有困难可写信求助。’” 通过写信,孩子们逐渐打开心扉。“像这样的信,我每年都会收到很多。”楼时伟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每一封信他都按照年份收纳起来,足足装了几大袋。 多年来,基金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从2010年开始的“快乐传递·梦圆夏日”夏令营,已经坚持了十年,成为基金会品牌活动。在夏令营中,孩子们游览景点,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看电影等。此外,基金会还安排了体检和心理对话等活动。 去年,夏令营首次将14位来自黔东南和恩施的孩子接到杭州参加夏令营活动。“好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兴奋得不行,原本的陌生感一下拉近了许多,互相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同行的贵州黔东南锦屏县慈善总会专职副会长姚本兰表示,她平日里经常和孩子们接触,深切感受到杭州之行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来自杭州的关爱,让他们能走出去,知道外面还有更大的世界,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来自社会的关爱一直没有停歇。” 更难得的是,孩子们要来杭州参加夏令营的消息经微信传出去后,杭州的热心人士徐晓萍、包清宏、薜殷、陈奕滔、郭超、夏玲琳、李华华和上海的芮仲云主动联系基金会,希望为孩子们提供资助。目前10位爱心人士与恩施、黔东南的10名孩子一一结对,每年捐助2000到3000元,直到他们学业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