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3月1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由多学科通力配合,在之江院区负压手术室完成了全球首例老年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手术。 这位66岁的女性患者1月31日因病情进展从浙江某地转院至浙大一院,2月3日和16日先后气管插管和使用上ECMO,经过浙大一院的精心救治,她的病毒核酸检测已经连续多天转阴,但双肺实变严重,肺功能受损不可逆,生命陷入“绝境”,想要延续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肺移植。 为了完成这台高风险、高难度手术,挽救患者生命,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带领医院相关科室最权威的专家在每天两次的MDT会诊中,针对患者的相关检查数据反复评估病情、制订治疗方案。移植通过了医院大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的论证,并得到了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和支持:要做!无条件信任医生! 在浙大一院肺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组、超声等团队的通力配合下,3月1日,肺移植手术成功!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昨天,快报记者连线这台肺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浙大一院肺移植科主任韩威力,听他讲讲步步惊心的手术过程。 能不能做肺移植? 我们讨论了很久 我们医院之江院区每天有两次新冠肺炎患者的MDT讨论,我最早也是在MDT会诊中了解到这个患者的情况:66岁女性,1月31日在当地医院确诊后,2月2日转到我们医院,2月3日和16日分别上了气管插管和ECMO治疗。经过治疗,她的病毒核酸检测已经连续多天转阴,但她的双肺实变严重,肺功能受损不可逆。 2月21日,在MDT讨论中,梁廷波书记提出,能不能给患者进行肺移植手术。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很久。最后认为,首先,患者属于终末期肺病且内科治疗无效,但她的其他脏器功能都还可以,符合肺移植指征;其次,在ECMO和呼吸机的双重支撑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还是持续增高,并且已经影响到右心功能,再不处理,右心会出现衰竭。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属于抢救性肺移植,同样符合肺移植指征。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病人病情确实越来越严重,梁书记随即安排医院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通过全国OPO地毯式搜寻优质供体,但短时间内要想找到一个匹配的供体,难度很大。 2月28日,在呼吸机和ECMO的支撑下,患者的肺部状态还在恶化,肺部CT显示,双肺已完全白肺。肺移植迫在眉睫。 一方面,在梁廷波书记的带领下,肺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组、超声等团队做好了充分的手术准备和预案,接受了最严格的防护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可能匹配的供体。 2月29日,幸运消息传来,湖南那边有个脑死亡患者捐献大爱。得知消息后,我们肺移植科两位医生马上坐高铁转汽车,历时9个多小时赶到湖南。3月1日一早,完成供体捐献后,马不停蹄赶回杭州。 打开患者胸腔后大吃一惊 肺是紫色的 硬邦邦 萎缩得只有正常肺的一半大 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之江院区的各个团队已经准备就绪,患者也被安全转运到负压手术室。考虑到手术的困难性,为了尽量减少供体缺血时间,各团队专家在做好全套防护措施,戴上正压头套,下午1点05分,由我主刀,开始ECMO下的肺移植手术。从时间上来说,这个时候开始手术,等到患者一侧肺切下来,供体也差不多到医院了,刚刚好。 当我打开患者胸腔后,还是大吃了一惊,患者的肺实变严重,很硬,肺的颜色是紫色的,已经萎缩到只有正常肺的一半大小。肺里面还有大量黏液。 切肺就花了我不少工夫。因为患者比较胖,胸腔空间变小,肺窝在里面,又有下垂,同时,患者的心脏又有扩大,严重影响视野。收缩搏动比较弱,如果强行搬动心脏,随时可能有心脏停搏的危险。 因为暴露差,空间小,给肺切除带来很大困难,很多时候需要凭经验和手感,通过不断变换体位来慢慢地、仔仔细细地切。 这在平时就已经是很难的操作了,而这次的患者同时又是个新冠肺炎感染者,我们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护目镜,还有正压头套来操作的,稍微动一动,就会有缺氧的感觉。 这个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真的比平时碰到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肺还要差。你想啊,病肺硬邦邦的,挪动都困难,根本不听使唤,切的时候难度很大。平时只要花半个小时就能切下一侧的肺,这次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没有一定的经验是很难把它切下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