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早防早治,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远离心衰 每日商报 记者 冯双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 王齐齐 心力衰竭,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特别是老年人脏器老化,多种疾病共存,更容易“中招”。 在浙大一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齐齐看来,生活中,除了一些意外因素,很多心脏疾病都是因为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而导致。尤其是心衰患者,除了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或其他器械治疗外,最重要的还是自我管理。“心衰病人如果没有规范治疗、综合管理,5年生存率比某些恶性肿瘤还要低。” 每年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将心比心”,增强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呼吁公众从自身做起,关注自己以及家庭的心脏健康。 咳嗽气喘,大律师查出了心衰 长兴的汪先生今年46岁,4个月前,他在浙大一院心血管内科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在医生的治疗和个人严格的自我管理下,竟“奇迹般”地一步步好转。 13年前,汪先生辞去了工作,成为一名律师,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应酬,尤其是这几年,几乎天天都是饭局,有时候还得夜宵。”汪先生说,自己本来不近烟酒,也是换工作后才渐渐沾染上,“香烟抽得挺凶,一天一包多。” 以前基本不生病的汪先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反复咳嗽气喘,人也总是没力气,稍微走久一点就很气急。今年春节期间,他躺在床上看电视,有好几次都感觉喘不上气、胸口很闷,“好像被掐住脖子一样,我觉得不对劲,连夜去了医院。” 在长兴当地,他被诊断为心肌病,并先后两次住院治疗,医生建议他要做心脏移植。“我自己也上网查了,觉得还是要去大医院看一下。” 今年5月,他来到浙大一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整个人是水肿的,脸色灰白,没有力气,看他说话就是中气不足。”接诊的王齐齐检查发现,汪先生心脏左心室内径有6.8厘米,射血分数(EF值)只有28%(正常值为50%-70%),综合其他检查,判断他是扩张型心肌病,“情况还是很严重的,因为心脏变大后,收缩功能就差了,心脏是在乱颤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因为一次过度用力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推荐阅读 关于千岛湖水 你可能想知道的问题都在这了 国庆杭州局部有暴雨!台风正向浙江靠近 大城北新颜初绽!200000㎡康桥花海盛装开园! 为何会摇出大量连号?杭城红盘“未来悦”摇号事件最新进展 柳浪闻莺大草坪十一开放 还有个故事给你听 自我管理,心衰被“扭转” “考虑到他尚未接受过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我们认为暂不需要移植,通过内科治疗和严格的自我管理是有机会好转的。”王齐齐根据汪先生的情况,完善了6分钟步行距离的测试,进一步评估心脏功能,并给他制订了治疗目标和药物治疗方案。 最重要的一点,在王齐齐的建议和要求下,汪先生拿回三张自我监测表,一张一个月,每天严格记录自己心率、血压、体重、服药情况等。另一方面,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调整饮食,清淡饮食,控制饮水等,也减少了应酬。医生还开出运动处方,每天半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骑车等,避免剧烈运动。 “每天都认真记录,出差时也会把血压计和体重秤带上,如果指标出现波动,我就会马上发给医生看,让她评估下是否需要调整。”汪先生说,“浙一的医生非常强调自我管理,告诉我只有控制好这些指标,改善心脏的药物才会起效,心脏才有缩小的机会,心功能才会有所好转,这给了我很大的希望和动力,毕竟我还年轻。” 经过3个月的规范治疗,第一次复查,超声显示心脏结构已经恢复正常,射血分数达到57.8%,体重也减了6斤,6分钟步行距离也从原来的300米提高到了430米,跟正常人几乎一样。“总体来讲,恢复超出我们的预料,这跟他严格的自我管理离不开,但是心功能的改善还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随便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