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捕捞到这么多野生大黄鱼 会不会是养殖场跑出来的? 奉化渔民捕获1500斤野生大黄鱼的消息在网上传开,有网友看到照片感慨,“难怪金条叫黄鱼”。 也有网友质疑,怎么会有这么多野生大黄鱼,是不是养殖场的大黄鱼跑出来了? 舟山一位大黄鱼养殖户分析,“这批鱼捕获的海域稍靠南面,此时黄鱼因为水温影响正好长膘,另外,拍照的时候,大黄鱼刚刚捕获,肚子也会显得肥大一点。这批是野生大黄鱼,肯定假不了。” 这些年,有关捕获野生大黄鱼的新闻很多,但最多也就一网十几条,一网成群的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一点也得到浙江海洋大学一位教授的认同。对于一网捕捞800斤大黄鱼的消息,他第一反应是,“能不能联系船老大,会不会是我们刚刚放流的大黄鱼呢?” 今年11月初,浙江海洋大学放流了11000多尾大黄鱼,每条都在1斤左右,放流的目的是为了摸清大黄鱼越冬的洄游路线和越冬场。但这位教授了解详情后,又摇头说,“捕获这么大的大黄鱼,不会是我们放流的大黄鱼。从个头上来看,大黄鱼要长到三四斤重,至少也要好几年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资源的枯竭,野生大黄鱼已经一鱼难求。物以稀为贵,2017年,宁波一条9.8斤重的大黄鱼卖出14.8万元,卖出了一辆轿车的价格! 2007年,宁波市启动了岱衢族大黄鱼原种(也就是渔民说的东海野生大黄鱼)开发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专门成立了“野生岱衢族大黄鱼采捕”攻关小组。近几年,宁波每年都会在象山港海域实施数百万尾大黄鱼鱼苗增殖放流。 怎么区分是不是野生的?鱼肉蒜瓣状! 宁波一家致力于大黄鱼繁育研究的生物技术公司创始人倪洁说,“能捕到这么多大黄鱼,真是太难得了。” 她说,这批大黄鱼特别“黄”,是因为在太阳出来前捕捞的。大黄鱼的金黄色素极易被白天的紫外线或强光分解而褪色,白天,黄鱼一般显示是白色;在夜晚或无光线下,又会合成黄色素。所以,捕捞的时候如果是避光捕捞,放在碎冰上冷鲜保存,会让色泽更加金黄。 至于,怎么区分野生和养殖的大黄鱼,“主要是看体形、头部、鱼唇、鱼鳍以及尾巴。” 体形:野生的修长,长高比值约0.273,呈流线型;养殖的鱼身短圆,肚子大。 头部:野生的头部尖;养殖的头部圆。 鱼唇:野生的鱼唇发黄,牙多且坚固;养殖的鱼牙少易脱落。 鱼鳍(背鳍、胸鳍,尾鳍等):修长,做个测试的话,看下是否可以触碰到眼睛。另外,野生的背鳍锯齿,颜色呈透明或微黄。 尾柄(尾巴):野生的修长,尾巴尖(有棱尖),养殖的尾巴圆,无棱尖。 至于口感,倪洁说,野生的肌肉节明显,也就是百姓们说的蒜瓣状鱼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