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客户端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以社交接触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活动进入休克状态,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消费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 为应对这种影响,近期,杭州、深圳、郑州等多地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激发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回补。不过,仍有不少人担心,消费券到底有没有作用?它是否导致了“消费提前”?国外曾大规模实施消费券发放,效果并不明显,我们是否还需要消费券? 4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在线上做了一场关于“中国城市数字消费券的应用于效果研究”的分享。基于其团队对杭州消费券实施情况为期一个月的研究成果,刘俏认为,消费券刺激消费效果明显,政府1元钱的消费补贴能够带来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且新增消费并不是“消费提前”所致,消费券过后消费回复常态无明显下滑。新增消费主要流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服务等小微商户,拉动效应最大的是消费水平较低群体。 刘俏表示,消费券在杭州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也许与杭州的经济基础和消费环境有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杭州消费券模式的机制值得推广——数字消费券避免了现金发放转化为储蓄的可能,并且制定灵活,可以充分根据当地产业情况和民众消费习惯做针对性设计。 3月27日与4月3日不同行业消费增加值与杠杆倍数对比 杭州消费券:3.5倍的新增消费是如何产生的? 自3月27日起,杭州市通过支付宝平台分4期发放数字消费券,杭州常住人口均可申领,每人每周限领一次,申领后可在线下各类商家使用,使用有效期为1周,消费满额后直接抵扣。3月27日第1期发放200万套总价1亿元消费券,4月3日第2期发放150万套总价1.5亿元消费券,随后2期发放数额与第1期相同。 根据从首期200万套消费券中随机抽取的10万样本研究,刘俏认为,消费券受到杭州市民欢迎,首期发放的数字消费券在有效期内核销比例达70.2%,即样本中获得消费券的消费者在7天有效期内平均使用3.51张券,结果显示这35.1元的政府财政补贴带动了124.6元的新增总消费,拉动效应达到了3.5倍以上。 此外,研究还发现,杭州4月3日发放的消费券额度比3月27日高,其对消费的拉动效应也高于3月27日,这表明消费券面额越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越强。“3月27日发放面额较小,拉动效果最高的行业是食品类、餐饮服务类等 ‘必需型’消费;4月3日消费券面额增加后,显著有效拉动美妆服饰等餐饮以外的‘享受型消费’。”刘俏说。 而考虑到消费者在获得消费券后当期可能会增加消费,却在后期可能会减少消费,即出现“消费提前”的情况,刘俏团队跟踪3月27日第一期数字消费券发放前一周及后两周内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发现短期内消费券会显著刺激居民消费,并且消费券过后一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消费趋同无明显减少。 人群方面,一般认为年龄越大的消费者对新消费业态的接受程度低、数字经济的参与度不高,是数字鸿沟表现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群体。然而杭州3月27日消费券的消费拉动效应在年龄维度上呈倒 U 型,41-50 岁人群的消费拉动效应最强,杠杆倍数达到4.2倍,更大范围来看,41岁以上消费者新增消费额和杠杆倍数,要高于青年人群。 3月27日消费券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消费拉动效应 发放消费券,这次为什么不一样? 刘俏认为,这一次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应该果断把大规模消费券发放作为政策工具。原因在于,这是稳就业和保民生的需要。事实上,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夯实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才是统筹推进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另外,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发放消费券、提升消费券使用效果提供了便利条件。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第四季度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国内居民拥有的移动支付账户已经超过10亿,政府平台的消费补贴措施可以精确到个人、商户、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并瞬时完成,操作成本低,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消费券发放渠道的资金、人力耗费和过程不透明的问题。 再者,发行数字消费券能够更好实现刺激消费的作用。通过数字化消费券的发放,避免了现金发放转化为储蓄的可能;通过支持行业的限定和周期的灵活设计,消费券可以定向、多周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消费拉动的乘数效应,可间接起到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税收的作用。 借鉴“杭州样本”,其他城市应该怎么做? 刘俏告诉记者,如果希望消费券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良好效果,各地政府应该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式,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在消费券的设计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做到“一城一策”。 他建议,可以采取“双层”消费券实施方案,对低收入群体和疫区民众发放现金券,目的是纾困与保障民生;同时在全国范围实施消费券发放,刺激消费,具体由国家统筹,可以让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探索“一城一策”。 刘俏同时建议,消费券的面额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多元化需求,既满足用户“必需型”消费场景,也能满足用户“享受型”消费场景。 “杭州首周和次周发放效果对比后发现,额度越高,消费拉动效应越显著。”刘俏说,建议既要有小面额消费券以满足餐饮、食品等“必需型”消费场景,也要有数百元中等面额消费券以满足美妆服饰、娱乐旅游等“享受型”消费场景。 此外,他还建议通过数字化发放流程和风控机制,确保消费券不被“套现”,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零售行业。 数字消费券需要基于配套的数字化发放流程和风控机制,确保在商家消费后直接核销,避免出现套现、转让甚至“薅羊毛”等问题。”我们的研究发现杭州数字消费券大多流向亟待复苏的餐饮、零售行业,因此可通过限制可核销商户类型,以避免出现过去日本居民用消费券还房贷和信用卡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