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厂外,一辆辆等候装卸的大货车排成长龙;厂内,正在作业的机器传来阵阵轰鸣声……日前,一走进位于杭州钱塘新区的中策橡胶厂区,记者就感受到热火朝天的生产气氛,对于9200多名中策橡胶员工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景象,也是春天的希望。 但在一个多月前,中策橡胶还面临人工不足、物流不畅、产业链不全等重重问题,2月前10天就亏了两亿多元,百场新产品发布会面临泡汤。这一个月里,作为国产轮胎行业“老大”的中策橡胶,是如何越过一座座困难“大山”的呢? 争分夺秒打通人流物流 时钟拨转到1月30日,正月初六,这是中策橡胶每年雷打不动的开工日。但今年这个时候,偌大的生产厂区空无一人。在中策工作了40多年的张利民深知事态的严重性——公司生产线每停工一天,就会损失2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客户订单不按时交付,可能会丧失已有市场。 工厂要开动,工人是关键。“除了生产工人返乡遍布全国各省外,负责轮胎运输的各大物流公司近400名货车司机也回了老家。”张利民很着急。 怎么办?中策橡胶成立20多人的订票小组,每天盯着电脑刷票。钱塘新区也很快推出了包车、包机和专列服务,但因为封闭管理、路远、停运等因素影响,很多员工仍无法赶到集合点。关键时候,中策橡胶的经销商们主动站了出来。 在甘肃兰州,众信恒发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森林连续数天起早贪黑,每天开着他的面包车奔波300多公里,沿途接送中策橡胶的返岗员工。“我们是一家人,在创业最困难的时候,中策橡胶帮我开拓西北市场,此时后方有难,经销商也有责任和义务。”王森林说。 员工们陆续回归,物流司机也从四面八方赶回。中策橡胶专门从员工宿舍里腾出床位,供司机集中隔离观察。同时,钱塘新区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全程指导申办运输通行证。2月9日,中策橡胶仅用一天时间就办出了通行证。 2月10日,杭州有序复工的第一天,中策橡胶首批3800多人返岗,停工10天的生产线终于传来声音。晚上10时多,第一套轮胎正式下线。2月11日凌晨,第一辆开往宁波港的货车出发,车间里传来欢呼声……目前,所有订单都保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