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沈吟 2018年,浙江省快递业务量达101.1亿件,占全国的五分之一,2012年这个数字还只有8.2亿件;外卖点餐则突破5亿份。 “井喷”的快递外卖业,给浙江人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由此产生的大量包装废弃物,以及仓储、配送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8月29日上午,省政协举行民生协商论坛,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专家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让快递外卖业绿色发展。 快递外卖包装成垃圾增量“新主力” 义乌国际商贸城每天产生的垃圾中,近三成为快递包装废弃物。“‘里三层、外三层’的快递包装也是无奈。”义乌市政协委员斯可安来自义乌商城集团,他说,许多卖家和商户虽然意识到这是资源浪费,但为了应对货物破损所带来的差评,却不得不这么做。 电商平台及商家处于包裹“减负”的一线。省邮政管理局预计,今年全省快递业务量将超125亿件。与之对比的另一个数据却不容乐观——浙江每天产生生活垃圾7万余吨,大城市快递外卖包装废弃物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0%以上。 除此之外,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不健全也影响了快递外卖业绿色发展。相当多的消费者用完外卖快餐后,即使餐盒里有剩菜剩饭,也大多一“盖”了之。快递包装物大部分也没有分类就被直接丢弃,包装的重复、循环和再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 快递外卖业联接千城百业、千家百户。“要形成快递上下游绿色产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盟等社会组织作用,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简约、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民众自觉抵制过度包装,积极参与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助推绿色发展。”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负责人表示。 政策引导,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快递物流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探索绿色包装、绿色仓储配送和绿色回收体系建设,普遍推行电子面单,中转环节大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裹袋来代替一次性编织袋等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国家和省级层面虽然已出台一些绿色包装、仓储、配送、物流、回收等方面的法规、规章,但原则性、鼓励性条款居多,约束性、强制性条款缺乏,保障快递业绿色发展的法律依据还需完善。 “应该通过地方立法,制定更严格的省级标准,出台绿色产业规划和共管共治政策,为快递外卖业绿色发展提供浙江经验和浙江样本。”省政协委员陈三联认为,推进快递外卖业绿色发展必须有法可依,立法先行。 除了呼吁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将快递污染纳入规则范围,明确快递包装减量化再利用的具体标准外,不少专家还呼吁制定绿色快递具体量化标准,建立完善快递包装材料标准化、规范化、可回收体系。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准备组织龙头企业制定快递包装物的行业标准,统一规格和材料,使生产厂家能批量化生产、物流企业能互相替代使用,从而降低成本;对不可降解的材料降低使用,进行替代;同时,对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的各个环节将制定相关政策,对减量化的企业,或者使用降解材料实现循环利用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将在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调动企业积极性。 多方合力,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要让快递外卖包装真正“绿”起来,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有专家建议,要在生产者、消费者、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之间形成有效机制,上游提高包装绿色化水平,中游的电商平台和卖家减少包装垃圾生产,下游加强绿色共享末端服务网点建设,推进快递外卖业的绿色发展破题。 2017年11月,菜鸟绿色行动发起“回箱计划”,在全国200个城市的菜鸟驿站设立了5000个绿色回收箱,去年双11线下回收1300万个纸箱。快递行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困扰着社会、行业和消费者。“我们联合‘四通一达’,正在全国快递末端站点铺设5万个这样的绿色回收箱。”菜鸟绿色行动负责人牛智敬在本次论坛的远程连线环节中介绍了做法。 快递行业的“最后一公里”引发了很多委员的关心。“可以在快递柜、驿站配套设置快递包装回收柜(箱),鼓励消费者就地拆封、投放包装物,把宝贝带走、垃圾留下。”省政协委员叶碎高说。省政协委员童文红则建议,浙江先行先试,支持发展快递公共末端服务站,将末端服务站纳入城市居民社区建设配套设施,在资金、场地上给予支持和保障。 今年浙江提出在1000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截至上半年完成数量已远远超额。记者从省邮政管理局了解到,老百姓可以将不需要的快递包装放入此类网点,网点将对回收的包装箱进行整理,能重复使用的可二次利用,而快递企业也在部分校园、社区网点设置快递包装回收装置。 对于大家关心的外卖一次性餐盒问题,省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现场回应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严格执行“限塑令”,支持鼓励企业使用绿色可降解等新型材料餐盒,促进外卖包装的减量化、绿色化和再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