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富春江渔事
2022-10-13 08:36:39杭州网

木排、竹排、蚱蜢舟、短艇、木帆船、摆渡船、货驳船、轮船、游轮、皮划艇……从古老的排筏、木船,到现代的水泥船、铁船、钢质船,富春江上,各种各样的船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完成它的使命:打鱼、货运、客货混载、客运、游览……然后有的逐渐消失,有的不断改进功能,也变换结构。

到今年,富春江上专事捕鱼作业的船只,退捕一批后,大约还有115条。

来往春江有钓船

旧时的渔民,通常撑一艘木船,他们以船为家,船分头舱、中舱、后舱三部分,上下两层,空间虽小,生活和作业空间却也井然有序。现在,渔民早已上岸居住,船舱的布局重新安排,用来养鱼的活水舱是渔船重要的安排。

来往春江有钓船,7月,富春江已经到了开渔期,江上的这些沙洲,从桐洲到东洲、五丰沙,舟楫往来,渔舟唱晚。在属于江洲的生活里,只有捕鱼作业中才能窥见一些沙洲上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从更宽泛的视角看,江洲还是古老的江洲,而生活其上的人们,已经将视线从富春江转向了更为辽阔的钱塘江、杭州湾。

富春江渔。有记录的时间很早。

陶渊明在《搜神后记》里叙述“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簖”。千百年后,积淀下来的渔具和技法,或古朴,或诗意,或精巧,或激越,“皆穷极巧妙,以与鱼遇”。

另外,富阳土俗相传,凡近江处若樟岩山、赤松山、鹿山之巅,石上皆有纬缆痕,土中有螺蚌壳,验之不爽。

富春东三十里有渔浦。

渔浦,虞舜渔处也。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将灯火归村郭。

这些被记录在史书里的富春江渔事,片言只语串起来绵延几千年的捕鱼活动。

晚风隔水起渔歌,拨剌银鳞出碧波。富春江捕鱼很要些见识,要善于观风向识潮汐,还要掌握鱼群的洄游习性,还要记得住一年十二个月里的“吃鱼词”,说得出“枇杷上街鲥鱼到”。

那些生活在沙洲上的渔民,常常父业子继,数代人都以捕鱼为生。现在,新桐乡登记在册的50艘渔船的主人,不少已经将船驶进了富阳城里的水域,并在城区安家落户。他们常常深夜出发,然后在朝霞中返回陈家弄清水平台,开启一天的渔市。

一江春水一江鲜。青草鲢鳙鲂鲫鲤,鲈鳜鲚鳗鳊潮鳝,虾蟹鳖龟蚌螺蚬,有着14目34科、121个品种的富春江鱼,多少故事随江流宛转。

出没风波里

去往大桐洲的桐洲大桥,是个摄影的好地方:日出、晨雾,江州滩涂、渔夫捕鱼,都是大家喜欢的素材。盛夏七八月的凌晨四点半左右,天空尚是靛青色,江面迷蒙,可以见到一两盏渔火引着小渔船穿过清晨的雾霭,慢悠悠地划破江水驶向远处。这个时候,渔火昏黄,镜头里是渔夫在船头忙碌的剪影,水乡况味浓郁。

等到天空显出鱼肚白,朝霞一层层渐次铺陈,太阳也在取景器的小框内,一点点露出来,倏而金光万道。

大桐洲跟着就醒来了,江岸、沙洲上的植物青翠碧绿,远去的渔船陆续回程并熟稔地聚集成一个小渔市。

俞家村俞永华的渔船一般停泊在沙洲的南岸,那里也有自发行程的小市集,清晨或者夜晚八点左右,客户以鱼贩为主。

他是渔民的后代,留在村里捕鱼,和大桐洲的其他渔民一样,辨识富春江的潮汛,下不同的网捕捞不同的鱼。

“初三十八潮,二十杀一半,初八廿三断江潮。”富春江里捕鱼,随着潮水而来的渔汛有“初一汛”和“月半讯”。“初一汛”,初三潮水最大,初四、初五、初六三天是渔汛。“月半汛”,十八潮水最大,十九到二十二是渔汛。渔汛时鱼比平常多。

渔民现在用得最多的网是流刺网,用尼龙胶丝、聚乙烯制作,一张网可以用一两年,高度1.5-12米,长度90-270米,用海绵塑胶制作浮子,用铅、锡作坠子。流刺网捕鱼一般是两种方式,下沉网捕获底层鱼类,下推网捕获中下层鱼类。俞永华表述的是“沉网和流网”。在他的经验里,沉网和流网除了捕获不同的鱼以外,更多是在不同的水文条件下使用。

开渔后的十来天,是捕刀鱼的好时候,捕刀鱼用下沉网,网高4米,俞永华下午一二点去江里放网,四五点左右收网,然后回家“撕网”,就是把鱼从网上摘下来。当天的夜晚或者第二天清晨,鱼贩子上门收鱼。

7月中上旬,富春江里鳊鱼多,捕获鳊鱼多用流网。潮水起来的时候,从大桐洲的东嘴头一直往下到西嘴头,网随流水,渔船跟着网走,等出了西嘴头,就开始收网。俞永华说他在这个七月里,有连续三天捕获鳊鱼,一天180多斤,一天110斤,一天130斤,30元一斤卖掉。生态转好,禁渔期以及渔政部门的鱼苗投放,丰富了富春江的渔业资源,给渔民带来了更大的收获。他还有一艘网船,船舱用来养鱼,有时候鱼多,小渔船抓来的鱼马上放进船舱里,养三天一点事也没有。

下推网是个技术活,7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一,俞永华说晚上要去捕捉鳙鱼,也就是富阳人说的包头鱼。初一晚上有潮水,八点左右潮水来时下网,等网下完,大约半小时,潮水退去,江水变得温和平静时立即收网。仅仅半小时,俞永华就完成了一次捕鱼作业。

在听富春江两岸不同的渔民聊“什么时候捕到什么鱼”这个话题时,富春江每一段渔民的讲述略有不同。大概是富春江各个段落的水文地理的不同,捕鱼用网的差异,都影响了结果的可能性。

江上渔者

新港村渔民以余、许两姓为主,也有十几户钱姓渔民,这里还是富春江沿线的九姓渔民中许姓渔民的发祥地。每年农历九月十六,新港村许氏宗祠,从富春江沿线各地赶来的众多许姓渔民相聚一堂,他们祭拜祖先,也作“开网大吉”“收渔大利”等传统祈福仪式。

富春江上渔民,最有名的当属“陈、钱、袁、孙、林、叶、许、何、李”九姓渔民,他们认定自己的祖先是元末“陈友谅部署”。“老子严江七十翁,年年江上住船篷。早年打败朱洪武,五百年前真威风”。光阴流转,比之郁达夫“家在富春江上”的热爱与浪漫, 这些没有陆地定居权,不能和陆上居民通婚,也没有受教育权的渔民,唱着渔歌,撑一叶扁舟,出没风浪间,也受富春江的庇佑,养活自己和家人,繁衍至今。

民国二十年(1931)《浙江经济记录·富阳经济概况》载:“各户皆撑小船,是谓九姓渔民,自严东关而下,各埠皆有停泊。在县界内者约90余户,船以百数计,有一户两船乃至三船者,谓之子母船,捕得之鱼,随地出卖。这些渔民,常年漂泊江内捕鱼为生,互相结亲,自成眷属,遍及整条大江。”

据富阳渔政部门的资料记载,1952年,富阳有106户600多人从事捕捞生产,1959年成立了渔业合作社,政府划拨32亩地给部分渔民发展养殖业,就包括渔种场路的位置。后来,鱼种场搬迁,鱼塘填平。到了1968年,政府出了政策让渔民上岸定居,就有渔民陆续在渔种场路造了房子。

现如今,九姓渔民更多作为富春江渔文化的一部分被反复提及,600多年岁月之后,这些渔民和陆地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先祖的来处,他们自己也难以追寻。或者说,他们更关注的是当下的生活,捕鱼为业,捕得之鱼,随地出卖,江中岸上,都有属于自家的灯火。

陈家弄亲水平台的鱼市码头,是富阳最大的富春江野生鱼交易市场,渔民捕捞作业后,停靠于此售卖江鲜。

夏日,凌晨五点,收获的渔船驶向岸边,和天空的鱼肚白一起拉开一天的序幕。富春江的日出极美,灿灿红霞铺满了天空,也晕染了江水,江天一色间,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几条渔舟穿透拂晓。

鱼市逐渐热闹以后,已经天光大亮,饭店、江鲜食客、商贩们拥向这里,一个多小时内,这里人头攒动,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去年大寒节气,下午鱼市的空档,清水平台鱼市上,我看见一位渔民斜斜靠在椅子上,眼睛闭着,似乎睡着了,阳光懒洋洋照着他的侧脸。他的左边,有个渔妇在杀鱼,右边,一条大鱼跃出了水盆,看守的渔妇眼疾手快地把它重新抓回来。零星有几个人逛过来,在一长溜的大水盆前略略停了停,又走过了晾晒着的青鱼干。

睡着的渔民身后,停泊的渔船分停两侧,中间正好留了一小截空白水面,夕阳下,水波不兴,远处江南的山峦隐隐约约,仿佛整条富春江都是他的。

富阳籍年轻导演顾晓刚的电影处女作《春江水暖》中的顾家老二,就是活跃在陈家弄的清水平台的真正渔民。当镜头停留在他的那双手上,渔民几十年的生活积累都展现在观众眼前,这个时候,导演想要表达的所有情感都已经在里面了。

这里的渔民,不少在附近的鱼种场路有房子。走过江边时,经常能看见渔船沿着富春江驶进苋蒲江,穿过古老的恩波桥,停泊在大浦闸边上苋浦公园处。曾经是富阳八景的“苋浦归帆”,在渔船突突突的马达声中,缺了浪漫的意味,却多了不少生活的烟火气息。

水好鱼多

“江滩浅水区长了有许多水草,水草里藏着河虾和土步鱼,我们小时候,经常去摸鱼捉虾,黄蚬也很多,沙滩上铺满了黄蚬壳,石头缝里着还有汪刺鱼,摸进去要小心它的刺。”这是王洲鸿丰村人凌志根小时的记忆,他还说以前富春江王洲这一段,水没有那么深,江面也没有这么宽,后来挖沙船多,江面才变得又深又宽。他自己就有过挖沙船,也和亲戚朋友一起合伙,经营过挖沙机和沙场,挖的黄沙经过富春江,钱塘江,通过三堡船闸进内河,经杭嘉湖平原运送到上海,返程时再运煤炭等卖到富阳的造纸厂,赚一点运费,整个行程需要三四天。

1984年冬天,我读小学一年级,在王洲外婆家不远的江滩上,也看见过密密麻麻的河虾在沙石、黄蚬壳上活蹦乱跳的情形。那天早晨,我妈带了我们姐弟,和村里的大人小孩一起,拎了水桶,拿着脸盆、篮子纷纷捡河虾。后来,我妈还告诉我当天最早来江边挑水的村民,捡了满满两大水桶,而且他还能挑大的捡。迄今为止,这还是我见过河虾最多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江滩上见到这样神奇的景象。村里大人说,是富春江的潮水带来了河虾,但这么多河虾冲到岸上的情形,他们也没见过。

近几十年,生活在富春江里的鱼,在经历了滥采黄沙、污水排入、水利工程建筑、过度捕捞造成的生存环境破坏后,又在“五水共治”等各种治理中迎来了水环境的改善。

2019年开始,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是富春江富阳段及其四条支流渌渚江、葛溪、壶源溪、大源溪的禁渔期,每年四个月的禁渔期,给了富春江鱼休养生息的时间,几年下来,渔民们也通过有关“禁渔期”的认识,认识了富春江鱼类保护这个大命题。

“山多晴倒影,雨过夜添声。”在宋人许广渊的诗歌里,一个又一个春天流过葛溪水,溪中的山石磨平了棱角,溪边的乡村和城镇兴衰有时。在溪水流淌不息的记忆里,炼丹的葛洪,鸟窠禅师,“讨饭骨头圣旨口”的罗隐,还有煮葵烧笋、打马浮云岭的苏东坡……这些过客临水照影,留下惊鸿一瞥或者绝世风华,而那些傍水而居的山民们,在千百年的时间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将日子过得朴实而温暖。他们烹饪溪中的游鱼和螺蛳,并将葛溪螺在富阳烧出了名堂。 同样有名堂的溪鲜,在富阳还有石斑鱼。

壶源溪畔的小饭店,都会向游客推荐溪里的石斑鱼,红烧好吃、杂鱼锅也好吃。这些生活在清澈溪水中的石斑鱼,对水质要求高,虽说在富阳各处水域都有分布,但最出名的要数壶源里的了。这些年,随着水质的改善,壶源溪里鱼多,还有一些临近的浦江人特意赶过来钓石斑鱼,听一位窈口村的老人说,他们一天能钓十几斤,说话的语气透着心疼,心疼溪里的鱼又少了。

凌晨的天色,由深青转靛蓝,桨声灯影渐近,活跃在渌渚江这一带水域的新港村渔民也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新港村人晒的青鱼干,是村里的土特产,每年“数九寒天”二九到四九的约一个月时间里,渔民们就开始晒制青鱼干了,他们选12到15斤的富春江青鱼,剖开,去除内脏,留鳞片后用盐腌制数日,随后挑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将腌制好的青鱼在阳光下晾晒直到风干。

村里的老主任余章生晒了多年的青鱼干,他说三九严寒的时候,气候干燥,温度低,空气中细菌、微生物都少,晒出来的鱼干肉质紧密,色彩鲜亮。晒青鱼干是村里传统,一到时节,大家多多少少都晒几条,等到过年时招待客人,也售卖或者送人。像他家,每一年晒的鱼干多,除了富春江里的青鱼,也挑一些水库里的,一样都要选十几斤的肥硕青鱼,鱼太大腌不透,鱼太小肉质容易变硬。做好的青鱼干,清蒸时鱼肉白里透红,和猪肉一起炖则浓香扑鼻。

沿着王洲的富春江绿道行进,一边是秀美田园,一边是风景如画的富春江。这些年,随着乡村游的兴起,开阔了视野的渔民、农民,开出来一家家江鲜馆、民宿,率先尝到了乡村振兴的甜头,返乡青年、外来客商、创业者随之陆续慕名而来,丰富了这里的业态。

绿道沿线,靠水吃水的那些江鲜馆的主人,有的本来是渔民,像渔夫码头的张雷雷,祖辈父辈都是渔民,因此他对富春江鱼的特色如数家珍。有的爱好垂钓,东梓关老码头江鲜馆的主人,他家的小店,男主人负责钓鱼准备食材,女主人负责厨房。一路上,无论是豪华装修的,还是简朴的江鲜馆,时间久了,每一家店的特色大家都耳熟能详。

原汁原味的食材,恰到好处的火候,清蒸红烧,水煮乱炖,乡野的、精致的烹饪方法,烧出来鲜香四溢的地道富春江滋味。

水好鱼多富春江,舌尖上的满足,是朴素生活抵达幸福的捷径。

城言 城语

舌尖上的富春江

李郁葱

读这篇文字,令人舌底生津:一条富春江,藏着多少让人垂涎的滋味。

打开一条江的方式可以是人文精神的,比如富春江上那些川流不息的名字,像黄公望、郁达夫等,也可以是物质和现实的,比如那些江鲜和以捕捞江鲜为生计的渔民。

九姓渔民以及渔业资源被破坏又被修复的故事,是富春江最让人感慨的地方,因为这些细节的存在,这条江变得如此生动,它宽阔浩荡,但并不让人感觉到疏离:它是温暖的人间的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柴惠琴 文/摄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22只北方鸳鸯来西湖过冬 请不要惊扰它们
杭州西湖区筑牢税务风险管理“防火墙”激活
向世界展示温暖杭州!杭港地铁组建亚运“五
吃了这些药后开车 比酒驾还危险!这些药物
以赛促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2022年
预计今年年底建成 钱塘区首家青少年素质教
热水、姜茶、雨伞……余杭香溢志愿服务队为
清理清退16.3万人,中央纪委曝光多起“
一棵树上惊现夏秋两个季节,网友调侃:一半
69岁儿子搂着96岁老母看戏 暖心一幕让

杭州影像


杭州德寿宫遗址博物...

卖苹果大伯突发心脏...

这两天杭州天气秋高...

森林防火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