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坊有个“工匠的世界” 现在,在河坊街的中轴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绛色的亭子。很多人看完两侧的店,便会去中间瞧瞧热闹。 街区中段的一间亭子里,上城区非遗文化传承人王力正编着棕叶,叶片在他的指尖翻动,不一会儿就变成一只猫头鹰。他再贴上黄黑相间的玻璃珠,饰作眼睛,往胸脯粘上切片的干树叶,细节顿现。 王力是清河坊的老朋友了,2002年就在街区做棕编、竹编,当年霍金来杭,还买走了他做的一只鳄鱼和一条中国龙。 不一样的是,现在他的邻居,几乎都是大师级的工匠。工匠们“组团”来到清河坊,入驻了河坊街的“工匠亭”,即街区中轴的绛色亭子。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第四批浙江省非遗“南宋官窑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金益荣是首批入驻“工匠亭”的工匠之一,他把近几年做的一只三足炉放于亭内,台面上则售卖简单的南宋官窑茶具。 对于常来清河坊的人来说,记忆中的河坊街也是有工艺亭的,但原先的亭子以售卖为主,商品品质参差不齐。 如今,升级版的“工匠亭”将不定期邀请工艺美术大师,与游客面对面展示、交流技艺。 沿着河坊街往东走,在原先的光复路小吃街上,更新了一条“杭州匠心市集”,梳理了44个展售摊位,集合了民间手艺人和中国美院的学生,带来了串珠、陶笛、油纸伞等小玩意儿。 反复锻炼数多星辰,手艺人终成工匠,而从工匠到非遗文化传承人,又不知再多少个日月。 这一段“匠人成长之路”,都静静地融在清河坊的脉络中:河坊街的工匠元素连成一条线,打铜巷里还有一个非遗据点“上城区非遗馆”,点线结合,更富有张力。 上城区非遗馆分上下两层,共设7个功能分区:24小时非遗潮空间、巷子里的故事汇、天井及茶文化区、非遗天梯、花间雅集、紫阳书院、惠民药局,多设互动体验主题。 清河坊描绘了一幅匠心长卷,通过买、看、听、做,指引游人走进工匠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