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救,吴玉军把成本更高的盆栽花变成鲜切花出售,和同事们发动身边每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卖花,组织杭州、上海、嘉兴的花友建了一个300多人的团购群,还联系当地的一些企业,尽量能多卖一些花,弥补损失。 我在基地的两个小时里,吴玉军的电话不断,他说这段时间,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推销自己的鲜花,无论人家买多买少,都是帮助。 前段时间,当地农业部门发布了助农信息,当地的媒体也来报道,带动了一些企业来购买鲜花,一家企业买了几百束郁金香作为三八节礼物送给女员工,还有一家物业公司买了几千束鲜花,送给他们管理的小区里的女业主,原本基本不接零售单子的吴玉军,和同事们开着车,一个小区一个小区送花。 他还尝试线上卖花,之前他并不喜欢这么做,因为他觉得线上卖花要考虑物流和顾客的认知偏差,比如,鲜花到顾客手里需要的时间无法控制,有时候花到了顾客手里还是花苞,有时候到顾客手里已经快谢了,顾客就会投诉,质疑收到的是次品,会影响基地的口碑。 另外,他觉得买花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在花店和市场里亲自挑选鲜花的过程,会让美好的感觉加倍。 但现在,他和团队在多个线上平台卖花,虽然销售逐渐有些起色,但比起计划中的批发销售的高峰,也只是杯水车薪。 吴玉军说,已经不指望今年能赚钱了,收回成本的可能性也不太大,现在能做的只有咬牙挺住,把损失降到最小。 那些开放的鲜花与其扔掉,不如送给有需要的人。 吴玉军也这么想。 2月下旬,吴玉军通过朋友介绍,分别和邵逸夫医院以及浙大一院取得联系,分几次把鲜花运到杭州,送给了两家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 三八妇女节那天,他在电视里看到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拿着鲜花合影,一眼就认出:这是我种的郁金香! 吴玉军说,看到自己的花被医务人员抱在怀里,他高兴坏了。 他把邵逸夫医院的捐赠接收证明,端端正正摆在办公室的会议桌上。“这是我在这次疫情中最大的收获。” 气温逐渐升高,鲜花的销路远远比不上花开的速度。 郁金香的花期即将结束,接下去是几万枝风信子迎风摇曳的时节。 现在杭州、上海的鲜花市场和花店陆续开门了,物流运输也基本恢复了正常,吴玉军的花卉销售正在逐渐恢复。 事情都有两面,在巨大损失面前,吴玉军也在反思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否过于单一,风险抵抗能力弱,能不能在传统的花卉种植、批发基础上,有所拓展,开发出更多的收入模式。 带我参观基地时,吴玉军指着一片空地说,接下去,他打算在这里搞一个观赏区,把基地里几十个品种的花卉苗木都集中到这里,然后再做一些配套,让周末杭州、上海的顾客带着孩子来基地认花识草,开发一个亲近植物花卉的亲子游,把基地做成一个旅游产品。 “有时危机也是机会,说不定基地就此转型成功。” 这些,都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