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买个农庄
让弘毅们在地里真正地劳作
“弯湾”每年的开销需要二三十万,都是徐琴出资的。
除了弘毅和他杨绫子学校的同班同学,“弯湾”还接收了其他几位智障学生,现在共有13位学生,由5位老师、1位阿姨负责训练、照顾他们,带班老师叫李金凤,是弘毅在杨绫子学校的班主任,2008年退休后被徐琴请来了。
“弯湾以后的发展我也想了,我们的规模最多接收30个智障孩子,这是我的极限,因为我希望弯湾是可以复制的,有能力的家长合起来就可以办一个,这样就能帮到更多的人。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买下一个农庄,大概30亩左右,孩子们可以在地里真正地劳作,不一定要干多少活,但一定要动起来,现在他们吃了睡,睡了吃,对身体非常不利。农庄我会请工人打理,种出的绿色蔬菜除了给孩子们吃,还可以义卖。对这个农庄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五公里范围内必须有卫生院或者医疗机构,孩子们一旦生病,可以及时送医。”
杭州杨绫子学校,浙江最大的智障儿童学校。可能是它名气太大,我和不少人一样,习惯用“杨绫子”三个字代替其全称,久而久之,便把“学校”两字忘掉了,再提及它,甚至想到的是一个“收容所”的概念——只要送进去就行了。所以采访前,“杨绫子的学生毕业后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从没出现在脑子里。
我去上了杨绫子学校的职高课,看到老师三天课努力地只讲一个动作:菜刀要横放,刀口要朝内。
这种坚持肯定是有成果的,比如学烹饪的倩倩,如今在电器城做了收银,而学花卉盆栽的阿辉,在厨房里被新员工叫做“辉哥”。
从杨绫子学校毕业的学生分两种,一种像倩倩、阿辉这样的轻、中度智障学生,有学校的培训、机构的帮助、社会的宽容,他们是可能独立地适应社会的,而且有些做得远比我们想象的好。
另一种是像弘毅这样的重度智障学生,如果毕业后得不到妥善安置,那基本意味着所有努力一切归零。
轻度智障的孩子努力走向社会
辉哥的工作可以打80分
杨绫子小学因最早设址在杨绫子巷而得名,1984年改为九年一贯制弱智儿童学校,随后改名为杨绫子学校。2006年,学校搬到姚江路上,面积增加到20亩。
作为上城区属公办学校,对辖区内的智障儿童是“零拒绝”,学校现有19个班级,206位学生,包括学前班、小学、初中和职业高中部,4岁到20岁的智障学生都能在这里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
课程上,在初中之前,都是些非常简单的生活语言和算术、体育、手工绘画、运动保健,此外就是像认钞票之类的生活常识。
学校科研主任钱宇浩说,这些课程至少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适应和家庭适应,学会吃饭、上厕所、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