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到万不得已
不愿送重度智障的孩子去托管中心
目前杭州智障人群约有1.6万人,占全市残疾人比重的10%,其中在校培智学生有900多名。
每年9月,都会有近40位新生进入杨绫子学校,而学校的规模决定了必须有一批毕业生要走出校门。这种情况,除滨江和下沙经济开发区以外,杭州其他12个县市区的特校一样存在(杭州市规定,人口在30万以上的区县必须要有培智学校,滨江、下沙人口少,与江干、萧山合作办学)。
杨绫子学校科研主任钱宇浩说,重度智障学生,一旦离开校园这样独特的群体生活环境,很多学生回到家后,家人又疏于康复训练,生存技能会很快退化到原点,甚至会更差,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遇到孩子能力退化,就有家长想让孩子回炉,哪怕是再读三五年,这种心情我们能理解,学校也曾创造条件,比如给极其重度的智障学生办过青培班,但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终究不是个办法。”钱宇浩说,如果学生家长经济条件允许,徐琴的“弯湾”模式,算是一种比较好的出路。
市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胡红生说,对智障人士的安置,要把中轻度智障和重度智障区分看待。中轻度智障人群的求职意愿比较高,国家也有规定,每个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员工数的1.5%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
“智障人群适应慢,我们也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企业定期到培智学校给学生做培训,等培训基本合格后,再转到企业里实训,完全掌握技能再就业。”胡部长说,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在税收方面可以享受优惠,比如增值税,每人每年可以减免3.5万,但多种原因,推进难度还是很大,仍以按比例安置为主,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一起吸纳。
这两年,杭州又在探索新的方式安置重度残疾人群,每个街道乡镇都要求建一个工疗站,主城区已经达到全覆盖。
工疗站是日间照料,针对智力和精神残疾,做一些基本的教育培训和康复训练。“这还是很受家庭欢迎的,主要是离家近,白天送到工疗站,下午3点以后接回家,相对比较放心。”胡部长说。
去年9月29日,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杭州仁爱家园”试营业,500张床位,全天候托养,目前入住人数是150多人。
当时“仁爱家园”的入住条件要同时具备以下三项:1.户籍为杭州市主城区且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员;2.父母双亡,或本人年龄在60周岁以上,或父母一方年龄在65周岁以上;3.经市残联指定医院确诊无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感染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这就把弘毅这样的学生排除在外了。
“仁爱家园从选址、奠基到建成,‘弯湾’的这些家长一直在关注。但那时有入住条件限制,更多是老年人,也看到有精神残疾入住,担心孩子不适应,所以就没有考虑了。”徐琴说。
今年9月,“仁爱家园”入住条件放宽,增加了两类人员:年龄18周岁以上,智力残疾等级一、二级,且单亲或一户多残家庭;年龄30周岁以上,智力残疾等级一、二级。
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工作人员说,“仁爱家园”当初成立的初衷,确实是针对重度智障人群的,但后来在普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精神残疾人群也有同样的需求,不能不考虑。
“家庭情感是很难割舍的,很多家庭只有在力不能及的时候,才会把智障孩子送去托管,大多数都想着自己照看,陪在身边。实际上,重度智障人群和精神残疾人群是分开管理的,不会造成生活上的干扰,家长不用担心。”记者 徐王俊
本周六晚(9月15日)11:05,打开电视,锁定浙江公共频道,《快报时间》带你去看徐琴和“弯湾”的故事。新浪官方微博@快报时间同步播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