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湾的故事——一个杭州女人拼命赚钱发家的背后 有一个你绝对想不到的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2-09-11 06:34   

努力地教

是为了尽可能少地帮

地方安置妥当,徐琴开始一点一点琢磨怎么教学生。

“我们所有的生活都是离不开小区的,所以我觉得教室放在小区是有道理的。从进小区门口、学生跟保安打招呼开始,他们就开始上课了,这是学与人打交道;然后,他们必须要学会按门铃,不然就进不了楼道,这是基本技能。”

每天早上,徐琴先开车把弘毅带到学校,然后接上生活老师和其中一名学生去农贸市场——老师要教这名学生买菜,回来后再教他洗菜、做饭。

把老师、学生送到农贸市场后,徐琴去公司处理业务——不送学生回去是故意,学生买完菜后,由老师带着坐公交回去,这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的一项生活能力。

“学生们8:30上学,第一堂课安排他们说新闻,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这些孩子的逻辑能力是很弱的,所以,他们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说,最后,再要求他们用这些词组成一句完整的话。”

如果公司不忙,上午10点多,徐琴会赶回学校,教他们一些日常英语。徐琴说,其实她的英语很烂,上课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开心。

“中午,他们吃饭、吃水果,都需要自己拿钱向生活老师买,当然,这个钱也是生活老师给的,也是为了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下午,如果天气好的话,我们会带他们到小区里活动一下,还会安排老师教他们做简单的手工。”

徐琴发现,这些学生的通病是眼睛、心和手不会集中在一个点上,明明是跟你面对面地说话,脑袋却总是歪到一边。为此,她又买了几台笔记本电脑,让他们玩游戏。

“心里想着玩,眼睛盯着屏幕看,手里再捏着鼠标,这样就能三位一体了。”

这些课程,“弯湾”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它更像是一个又一个指令,学生们反反复复地记着。

“这些孩子做事情也好,讲话也好,一遍两遍是不可能学会的,只有重复性的,小步骤的,一点一点让他们接受,这样比较好。有些事情,他们往往在一闪念当中就接受了,但他们学得慢,忘得快,他们的记忆力还是跟常人不同的。

徐琴说,‘弯湾’的核心就是帮助这些学生减少帮助。

“尽管他们需要一辈子的牵手照顾,但我们努力地在教,少帮一点是一点。”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郑建芳 摄影 陈中秋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