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湾的故事——一个杭州女人拼命赚钱发家的背后 有一个你绝对想不到的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2-09-11 06:34   

“每位家长都有同样一个梦想,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别人一样的生活,这就要求智障学生再进一步,必须掌握一技之长,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2000年,学校开办了职业高中部,为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初中毕业后,学校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和工作素养两项内容的评估,结合家长和学生自己的意愿,决定所学专业。

课程分7个主专业:烹饪、烘焙、室内植物养护、客房服务、居家饮食、居家生活、公共清洁;另外还有7个辅专业:洗车、洗衣、装配、手工艺品制作、超市服务、插花和中式面点。

钱宇浩说,每位学生每学期可各选一个作为课程,中低度智障的学生,鼓励多学;重度智障的学生,力求学会最基本的自理技能。

当然,教会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是极其艰辛的,在烹饪班,我们看到这样一幕——

学的是切菜丝,但到第三次课上,朱嘉炜老师还在教大家怎么放菜刀,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横着放,刀口朝内,千万要记住,刀口要朝内啊!

“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就能做到的小事,杨绫子高中阶段的学生可能要花上半年,单学会握菜刀就要重复两个月。”丁莉老师说。

这种坚持不懈的反复,是有成效的。事实上,如果社会给予他们更大的宽容、帮助,一些低中度智障学生是可以融入社会的,而且做得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好。

阿辉(化名)在杨绫子职高班学的是花卉盆栽,但他说,自己更拿手的是烧菜。“八九岁的时候,爸爸就教我做饭,我不学,他就拿鞭子抽我。他扔给我两句话:第一,以后爸妈不在了,你要自己做饭吃;第二,学会做饭了,长大要做给老婆吃。”

2009年6月,在残联安排下,阿辉到了一家连锁中餐厅做厨工,负责在操作间煮饭、切菜、储备物料,要是遇到没人磨豆浆,他也得上,一干三年。

餐厅大堂的李经理说,他四个月前接手时,上任经理特意叮嘱他要多照顾一点阿辉,结果到任发现,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他工作的认真劲和态度,真不比其他员工差,分内的事绝对能胜任,有些新员工遇到不懂的,还得一口一个‘辉哥、辉哥’地请教他。如果百分制,我可以给他打80分。”

倩倩(化名)是2006年毕业的,这位2002年全国特殊奥运会800米冠军学的是烹饪。她自找的第二份工作是在杭海路上一家建材超市的收发部,干了4年。

“2007年7月进的,第一次签的是一年劳动合同;2008年7月,又签了三年劳动合同,这一年,《劳动合同法》开始施行,再签一次劳动合同,就可以算是终身合同工了。结果2010年7月,当我要签第三次的时候,他们把我辞退了,而我什么也没做错。”

同学知道后,让倩倩去了残联。一星期后,一家电器城找到她,说服务台有个空缺。今年5月,倩倩怀孕了,提出了申请,公司又将她调回离家最近的分店,并安排她做收银工作。

“刚开始也不会,就找人慢慢教我,一个星期下来,大致也就了解了。”倩倩说,她对现在的状况很满意,一个月收入近2000元,基本上同工同酬,自己个头小,也适合做收银、服务台这类的工作。

如果阿辉的父亲还健在,一定万分欣慰,儿子终于给老婆做上了饭。阿辉说,明年2月,他和倩倩的孩子就要出生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郑建芳 摄影 陈中秋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