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湾的故事——一个杭州女人拼命赚钱发家的背后 有一个你绝对想不到的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2-09-11 06:34   

给工地买钉子为送货学摩托

最后代理了一种胶水

没想到它十几年后做成了行业老大

我开始真正做生意,就是这件事情发生后——小店都没了,总要再想条出路去填这无底洞吧。

我先打算去学做生意,跟谁去学呢?那时候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外企,那里的人好像做生意都很厉害。

然后就去翻报纸,看到一家外企在招聘,我什么都不会,就报了勤杂工。但是我这个勤杂工进去是有目的的,我拼命地讨好那些业务员,去给他们复印、打印,给他们泡茶,多多少少跟他们学着做。命运也真蛮眷顾我的,半年后,老总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真正地独当一面。

到现在,我都很感谢这家外企,在那里我学会了思考,打开思维。两年后,我又辞了职,自己干了。

说是自己干,其实什么都不懂,什么路子也没有。

90年代初,不都说建筑和汽车是朝阳产业吗?宣传这么说,我就这么信了,打算只做和这两个行业有关的生意。

我原来管的档案,都是发动机油嘴技术,起码算是和汽车搭边,所以我先做了油嘴生意,所有柴油汽车里的所有油嘴,我这里都有。但后来精力有限,就不做了,只做建筑。

建筑我是完全不懂的,就傻乎乎地跑到一个个工地问,问他们还缺什么?连去哪里买,都是到工地里问出来的。

我后来想,我就是一个抓药的,医生开了个方子,我去把它们抓回来。比如,工地告诉我这个钉子2块钱一斤,哪里能买到,我就去2块钱一斤买来卖给他们,等于说给工地免费服务;时间长了,我才跟商店商量,能不能给我一点跑腿费,一毛两毛的。

为了送货,我学会了开摩托。等单子一单一单大起来之后,我就再问工地里的人,知不知道这些厂家在哪里?不知道,我就看外包装上的厂家地址,然后,我再跑到工厂,和工厂商量,商店给我一毛钱两毛钱的利润,厂家就能给我三毛钱四毛钱。

那个时候没什么思维,就想着能有一点差价赚,真很简单,做到最后,工地上连搞卫生的一块抹布也让我去买,就这样一个工地完了,我再去找下一家。

开始我做得非常杂,像一个小五金店,你只要想得出来的东西我都有,干了好几年后才做减法的,想找一个主流产品。到现在,我的生意只剩下一块,只代理一个品牌的胶水,这种胶水是用在建筑玻璃上的。

这家胶水企业是1996年成立的,当时我拿出所有5万块钱积蓄去做,没想到是撞了大运,我哪里想得到,十几年以后,这家企业成了中国胶水行业的老大!跟着它,我也做出了个隐形冠军——我是这家胶水的浙江代理,最好的时候,我的销售额占了它的五分之一,到现在基本上还能占到十分之一。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郑建芳 摄影 陈中秋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