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湾托管中心的智障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屋子里绕圈走动。摄影 陈中秋
同学重聚 弯湾开张
因为孩子们对老校区有感情,2009年9月,徐琴先在杨绫子老校区租了一间教室。
“开始我这么做,说实话,只是想给弘毅找些玩伴,就把他同班的7个同学召集到一起,请了老师和阿姨照顾他们。”
但在老校区待了3个月后,徐琴放弃了。
“学生们只能吃快餐,12月份,天气很冷,快餐送到已经凉了,我就买了电饭煲,让他们自己淘米做饭。”
也是受到淘米做饭的启发,徐琴觉得再教弘毅他们简单的语文、数学或者凑在一起玩,对他们的帮助已经不大了。
“从年龄上讲,他们其实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成年人该有他们该知道的事情,我觉得教会他们适应现实生活更重要。”
2009年12月,徐琴在钱江四苑租下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三室两厅。
客厅摆了两张大桌子,学生们可以围坐在一起上课;主卧被改造成风雨操场,里面有呼啦圈和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材;次卧是老师办公室;还有一个小房间,里面摆了一个落地柜,每个学生有一小格,放一些生活用品。
刚进小区,徐琴最担心的是:居民们接受不了这帮孩子,而且社区能不能同意开办这样的机构,也是个未知数。所以,一开始,她和孩子们都默不作声,只有趁着中午,小区的老人、小孩在家休息,她才悄悄地带孩子们下楼活动一下。
直到2011年5月,弯湾托管中心正式注册,在残联和民政局的沟通下,社区表示支持,徐琴才算安心了。
之所以叫“弯湾”,徐琴说,是受日本教育家升地三郎写的《小,就小了 弯,就弯了》的影响。
给托管中心取名时,徐琴本想就直接叫“弯弯”,但又觉着这么拿了人家的东西不好意思。后来想到他们每天反反复复地教孩子们一点一滴的知识和技能,就给第二个“弯”加了三点,同时也象征着爱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