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览西湖胜景新増美景全图(局部) (清容光堂摹刻) 孤山路,杭州西湖中一个小岛(孤山)上的一条道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湖中惟独的天然岛屿),自北宋始,诗人林和靖在岛上种梅养鹤,其“梅妻鹤子 ”事迹传为千秋佳话(今仍有放鹤亭)。
自古以来,这里人文荟萃,胜迹遍布,吸引了无数游客。 其实,说它是孤山路并不适当。孤山(仅三十八米高)虽只是一个二十公顷的小岛,环岛却有二条路。西湖有里湖与外湖之分,人们将白堤以外湖面称外湖,白堤以内、孤山岛北的湖泊称为里湖。 环外湖的公路叫外西湖路,靠里湖的一条小径才叫孤山路。 (孤山鸟瞰/五十年代) 2018年4月30日,笔者在南山路巧遇曾居住在孤山岛上的二位朋友(毛念诚、金力文),聊了一下,旧日孤山路的掌故逸事。 毛念诚说,我父亲(毛春翔)在孤山路浙江图书馆做事,全家人一直住在孤山的馆舍内,由此,对岛上的一屋一地,了如指掌。 外西湖路自西冷桥算起,一直到平湖秋月为止,路不长,早年并非如今的模样。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西冷桥附近有家餐馆,叫楼外楼。马路对面是西湖,外西湖路不宽,湖中放了个大竹笼。渔家将捉到的活鱼虾卖给餐馆,伙计将鱼虾放入沉在湖中的竹笼,待有食客登门,立即活杀现烹。民国《实地步行杭州》有:“菜以醋鱼为著,杏花楼、楼外楼、太和园善制之,其中所取者乃草鱼,皆范笼百养之湖边。顾客点及,即生鱼洗刮,投沸水中,起锅后,另和酱醋调藕粉再煮,需时十分钟,故鲜嫩异常。” 力文接着说,父亲(金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作为“南下干部”随江丰、莫朴等调到杭州“艺专”工作(艺专设在孤山岛上)。一九四九年十月后更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下称“分院”)。 初到杭州,借住在俞楼(清末学人俞樾所筑)。此时,俞平伯已到北京去了,只有他的一个亲戚住在那里,仍有不少空房。于是,几位教师搬了进去,潘天寿也住在俞家,我们二户(金、潘)是邻居,因父亲专业是西画,他们相互切磋,谈笑自若,颇为融洽。 俞楼之东为广化寺,面朝西湖背靠孤山,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游杭快览》有:“广化寺,唐时称孤山寺,以纪念欧阳修者,有楼外楼菜馆在寺左,可小酌。” 此寺记载最早见诸于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原名永福寺。到唐代,才更名为孤山寺。 这所寺院最著名的诗句莫过于 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曰: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诗意中不难想见,早在唐宋时期广化寺就是湖上一个著名寺院了。 广化寺的下一个墙门是西冷印社,印社旁也就是当年的太和园所在地,太和园比楼外楼大多了,也许是外西湖路沿街最大建筑,大跃进时,太和园迁走。 自此,楼外楼搬到原太和园的位置上,楼外楼在西冷桥附近的老建筑拆掉(今为草坪),靠平湖秋月的一边是朱公祠---一个纪念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祠堂。《西湖志》载,杭州之有朱文公祠,实自明嘉庆创址于锦坞山麓,顺治丁酉移建于今处(孤山)。洪、杨之乱,祠尽毁于兵。民国元年,浙江将军朱瑞重修,今不存。据老市民回忆,朱公祠原是三开间二进的建筑,旁边还有一座二层楼的寺院(普贤寺)。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每到朱公生辰日,朱家长辈必率族人到朱公祠祀拜。 我父亲战前在国立艺专读书,对我说过,在艺专读书时,学生宿舍就设在朱公祠。有一次贪玩,回来迟了,大门紧闭,只好攀墙旁的一棵树进屋(从言谈中想到,父亲战前在艺专读书,想来早在三十年代孤山祠堂就已与艺专有瓜葛了)。 胜利后,艺专复员,由内地返杭,朱公祠一九五五年改为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校址,附中迁走后成了青年教师宿舍。那些当年的青年教师,后来成为艺术名家,包括雕塑家沈文强、国画家姚耕云、油画家徐永祥。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仍有不少美院教工住在这里。 朱公祠的另一个故事,反右运动以后,被戴上右派帽子的美院教师(潘韵、李家桢、戴英浪)长期住在祠内。另二位(莫朴、王流秋)在被划右派后,也被赶到祠内住过一个时期。 (朱公祠一角/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毛念诚说,到了文革时期,朱公祠已破败不堪。建楼外楼时,祠内附有的花园、绿池等优雅古建全部拆除(成为楼外楼一部分),住户则搬迁到栖霞岭新宿舍去了。 朱公祠旁就是青白山居(俗称“杨虎公馆”),雄踞山巅,虎视湖上。紧靠杨公馆的房子就是浙江图书馆了。 毛念诚说,胜利后,父亲随浙江图书馆返杭,就住在图书馆楼前的平房里,一直到一九六八年文革高潮时,被清扫出去为止。 浙江图书馆与中山公园只有一墙之隔。 下一座房子便是文澜阁,清代的四大藏书楼之一。 民国十八年(1929)年西湖博览会闭幕后,创设西湖博物馆。初时馆址分散数处,文澜阁为文史部,忠烈祠为自然科学部,忠烈祠旁洋房为动植物研究室。一九四七年出版的《杭州名胜导游》说:“西湖博物馆即旧文澜阁,为清高宗行宫之一部分,旧藏《四库全书》,今移置浙江图书馆。阁前假山环绕,结构殊佳。” 从文字记载看,文澜阁、浙江忠烈祠与浙江博物馆应在同一个位置上(也就是今浙江博物馆)。《西湖志》载,宣统三年,民军起义,浙兵攻克江宁,其将士之阵亡者特就寺改祀之。曰浙军阵亡将士祠,后更名浙军昭忠祠,又改称“浙江忠烈祠”。 祠前有方石柱,中层嵌铜牌,表彰战绩。 分院校舍一直延伸到平湖秋月附近的哈同花园。 五十年代初,孤山路起点(平湖秋月对面绿地附近)有几幢西式别墅,成为分校宿舍,住着副院长莫朴,还有其他老区来的干部,诸如,黎冰鸿、刘苇、金浪、李家桢。这些人均为解放前加入中共的人,不少是从根据地来的,也有国统区来的地下中共党员。 (孤山路入口处的西式别墅/五十年代) (孤山路别墅里的住户/50年代初) 只有一个人例外(苏联专家贝洛夫)。其实,此人并非苏联派过来的专家,而是早年俄国革命时,从俄罗斯逃出来的白俄后代。不过,分院也不见外,仍让他教俄语,住进了高干的洋楼。 (苏联专家贝洛夫) 孤山路上的另一幢老宅(敬一书院)在放鹤亭后坡上,五十年代后,成为浙江博物馆员工宿舍(当年浙江图书馆与浙江博物馆为同一个单位)。《西湖志》载:敬一书院“在孤山四贤祠右,康熙二十四年浙抚赵士麟建。”在赵巡抚任上,礼贤下士,多有德政,士人立祠纪念,称“赵公祠”。 只是年代久远,后人不明所以,认为此“赵公”乃是财神菩萨赵公元帅,改为财神庙。由于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多年以来,财神庙香火旺盛。近年大门重悬“敬一书院”匾额。 大致上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孤山路上的住户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师与浙江图书馆(博物馆)的员工为主。 延伸阅读: 做牙粉生意的小说家是一个好画家 孤山之巅,青白山居的静好岁月 已走入历史烟波中去的白云庵往事
平湖秋月旁曾经有座戚继光纪念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