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朱家豪
昨天快报刊登了《90后小伙在滨江开了家“发泄屋”“基础套餐”199,砸10多个啤酒瓶》,在网上引起热议。
(先前报道: 杭州90后小伙在滨江开了家“发泄屋” “基础套餐”199,砸10多个啤酒瓶 )
不少网友觉得很有用:
@DDdying:有时候情绪硬憋会憋坏的,这种发泄确实会有用。
@長宿久寧:东西坏掉好过人坏掉。
@陈志高:很好的选择!砸的东西都是废品吧,换回一个好心情!噢耶!
@K.S:宣泄情绪是必要的。不良情绪堆积多了容易引起各种心理疾病。国外习惯找心理医生,也有完整的体系。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习惯自我调节,或者找朋友倾诉。女性跟朋友吐槽也是很好的发泄方式,男性就比较惨,习惯自己憋着。我觉得偶尔这样子发泄一番,反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也有很多网友并不认同这样的解压方式:
@喜气洋洋(小满妈):情绪是发泄了,但是不积极也不正面,长此以往会病态的。还是应该寻求合理的途径来缓解压力释放压力。
@嘉嘉:不建议,暴力倾向。
@酷宝儿:情绪发泄确实需要,但以暴力方式发泄治标不治本,经常为之怕是适得其反。
@夏天企业:情绪失控是本能,控制情绪是本事,如果靠发泄才能平复心情这样也干不了什么大事。
很多网友觉得,最佳发泄方式还是跑步、旅行、唱歌等:
@昌昌:发泄情绪没必要这么偏激,踢一场足球,打一场篮球等等,或者K歌,大吃一顿都可以。
@被封印dè妖:感觉是出汗使情绪得到缓解嘛!那可以去健身房呀!去西湖边跑个步什么的。
@徐步:跑步会产生多巴胺,能让你愉悦,跑一时,爽一时,一直跑,一直爽……
@品味人生:听音乐跑步,爬山都可以放松心情,没必要砸东西。
推荐阅读
暴力梅雨终于要喘口气!周末迎来多云天气
艮山路(同协路—东湖路)高架计划今年完工
杭州大伯大妈的愿望 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
下月起杭州对新车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找工作的快来看看!浙江这些事业单位招聘啦!
速看!浙江职称改革工作 今年重点要做这些事情
一旦发泄替代物不在眼前
可能会对原有物进行攻击
去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开了很多家发泄屋。北京首家情绪发泄屋营业后一度生意火爆,据说最多一天砸掉了2000个啤酒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说,这种模式被追捧,说明“发泄屋”是一个生活需要,但她并不赞同用这种方式发泄。
“这种暴力性的方式容易导致发泄者形成一种不良的动作习惯,并在发泄后跟随这种习惯。
“面对替代对象,当你发泄得很过瘾,达到目的后会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缓解情绪的方式,一旦发泄的替代物不在眼前,就可能会对原有物进行攻击。”
李玫瑾说,最好的舒缓方法应该是运动,比如跑步、游泳、健身,这些方式同样可以把紧张、焦虑、烦躁通过神经末梢传导出来。发泄是为了缓解,不要在缓解过程中增加副作用。
全国很多中小学和大学都有让学生发泄的装置,大部分是假人、沙袋等等。
中国石油大学2006年就设立了“心理宣泄室”,屋里立着一个近2米高的橡皮人,被击打后像不倒翁般迅速弹回。
河南郑州某中学为了让老师们发泄,把校长的漫画贴在沙袋上,心情不好的老师可以对着沙袋上的“校长”拳打脚踢出气。
河北邯郸一所中学心理宣泄室的橡皮人上,贴着老师、校长的画像,画像是学校让美术老师专门绘制的。房间四周墙壁上还贴满了“痛快”、“如果你愿意,砸吧、打吧”、“扔下愤怒,晴空万里”等话语。
和前面所说的宣泄室不同,杭州十五中崇德校区也设立一个特别的宣泄室,里面新进了一台智能宣泄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麻烦问题,选择机器上相对应的。例如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机器会自动给你一段自我鼓励的话,让你读出来,同时会提醒你读得更大声更快一些,以达到情绪释放和宣泄的作用。学校心理老师张语娇说,宣泄室刚刚成立,用的学生还不多。
宣泄需要合理、可控、适度
——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疾病早期干预专家王奕權副主任医师
我觉得发泄屋的好处是能让一个平时难以正常宣泄的人宣泄,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每次都这样,代价太大,浪费资源,还可能变成暴力倾向,变成发泄而不是正常宣泄。宣泄需要合理、可控、适度。宣泄要有及时性,碰到问题及时处理,提倡男人找一些朋友聊天,女性找一些闺蜜聊聊八卦。用暴力,破坏性行为宣泄是不提倡的。
学校设立的发泄屋,不同年龄段的情绪宣泄不同,不能太极端使用,否则可能会把暴力倾向强化。
比如小学生,思维不成熟,用运动式的宣泄是没问题的,而初中生,青春期学生,情绪压力来自于同伴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包含父母亲子关系紧张,可能会有自卑感,所以不太建议用沙袋方式、冲动方式,更提倡找朋友、同学聊聊天或找心理的老师,适当调整。而到了高中,情绪压力来自周围环境,未来的人生发展,家长意见不统一,所以提倡亲子交流。大学生独立性更强,提倡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学社交,能够找到释放的点。
这些行为模式带到生活中
可能会有暴力倾向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疗办公室主任刘兰英
我非常不建议甚至反对用砸电脑,手机,酒瓶的方式发泄。
人的多数行为模式是后天养成的,有些情绪亚健康或者存在焦虑症状的病人可能会来砸一次,但不可能说宣泄一次病就可以治好,多次以后,养成行为模式,会将这些行为模式带到生活上,可能就会有暴力倾向,只能带来即时性的快感。
我提倡做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解压食物比如:蔬菜水果,无糖的酸奶,推荐黄花菜,泡点玫瑰茶。
对于学校设置的发泄屋,也可以有,但要有心理老师正确引导,否则会误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