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监测是个什么样的技术? 对大脑有伤害吗? 厂家、专家这样说 在这款头环介绍中称,“这是一款含有若干项发明专利的无限可穿戴脑电监测设备,是教育专家、哈佛MIT学生联合打造的学生专注高效能力养成App。可以进行可视化神经反馈专注训练,专注高效个性化定制课程,学科专注度实时跟踪。” 这款名为“赋思”的头环来自于一家名为BrainCo的公司,总部位于波士顿,中国区总部在杭州。创始人韩璧丞是哈佛大学的脑科学博士,团队中近七成成员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硕士及以上学历。 昨天,我们也联系上了BrainCo的相关负责人。对方首先对网友们的反应表示理解:“因为是戴在脑袋上,又给孩子使用,确实会引发非常高的关注,但许多人把这个头环想得太夸张了。”据他介绍,“赋思”的名字其实来源于英文focus,有集中注意力的意思。这副头环的核心作用就是通过监测脑电波,看看佩戴者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再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来做一些提升注意力的训练。 在美国,BrainCo在宣传的时候将自己定位为给大脑用的fitbit,后者是全球最早一批智能手环的研发生产厂家。 至于头环的技术原理,该负责人表示,这其实是脑电技术落地应用的一种,专业说法叫“脑神经反馈训练”。就是利用大脑所发出的电波,分析大脑的专注力状况,在训练者与脑波状况之间建立实时反馈,并通过相应的训练,不断强化专注力集中的状态,从而让专注力取得提升,“就好像游泳和骑车,最终不是身体学会,而是大脑掌握了相应的技巧,并且随着不断使用越来越熟练”。 他表示,脑电技术有入侵式和非入侵式,BrainCo一直专注于非入侵式技术的研发,即前提是不会给人的大脑造成损害。从检测数据看,头环的辐射不会对大脑产生损害,即使是训练也是有时间和频率限制的。 人类对于大脑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距离发现脑电波的存在也有将近100年时间。而直到最近这些年,以脑电波为主的脑机连接技术才开始进入应用阶段。 早在BrainCo前,国外已有不少创业团队推出一系列和脑机连接有关的硬件产品,主要应用在玩具和运动领域,比如用脑电波控制赛车,迅速进入冥想状态等。 2017年,脑机接口一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新风口。facebook宣布开展一项脑机接口项目,让用户不依赖于任何侵入式设备,仅仅通过意念打字。他们给出的目标是:每分钟打出100个单词。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成立了一家脑机接口的研发公司。 眼下在杭州也有专注于脑电技术研发的团队,像梦想小镇的回车科技,核心团队来自于浙大,专注于将脑电波技术运用于精神健康领域,主打的智能眼罩能让人迅速入睡,目前已经实现量产推向市场。 另外,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已经在2016年进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这一为期15年的计划分为两个方向:以“探索大脑秘密和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和以“建立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目标是在未来15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不过,也必须承认,同人工智能、基因技术一样,伴随着研究深入和技术进步,脑科学极有可能带来许多伦理问题,这点已经在运用领域有所体现。在美国,有一些顶级赛车手都在定期开展“脑神经反馈训练”,以便比对手保持更高效和持久的注意力。 这样的产品对孩子专注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我请教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温良。温医生说,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观测。即通过脑电活动来观测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了解设计的课程,学生是不是感兴趣、感兴趣的比例有多少,但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医学上对脑电活动的监测由来已久,也就是常说的脑电图,特别是在诊断癫痫中有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产品 杭州学校有没有? 今年2月,国家教育部通报,要求全体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要切实履行守护“校园净土”责任,坚决杜绝各类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校园,指出特别要防范外部人员借各类活动制作、夹带、发放带有商业广告的物品。 有杭州家长提出质疑,这样的产品在校园推广,是否经过相关部门允许?学校引进这样的产品有没有经过审批? 我们在杭州主城区学校问了一圈,目前,杭州没有学校引进这款产品。BrainCo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目前没有和杭州的学校合作,在国内与10所左右的中小学有合作,但都是非商业性质的,主要是作试点。 杭州一所小学,曾引进过一款智能手环,结果发现不但定位不准,反而造成了很多麻烦,学生明明已经到学校了,数据反而显示学生还在路上。小学校长当即停止让学生使用这款产品。这位校长透露,这几年不少科技公司陆续找到学校,希望引进他们的产品,但技术不过关,还不如不用。监测这一类的数据,需要经过科学的论证。 这一类的头环,他担心学生上课会分心,因为伦理等因素,引发家长恐慌。如果真的是教育部门统一推广和引进的产品,学校也会与家长签订三方协议,否则就涉及法律问题。 杭州某高中校长比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对这一款产品,他是这么看的: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伦理,这项技术,是否真的应用于学生。其次,是否真的科学。比如采集了什么数据,这些数据是否对学习有用。哪怕是脑电波数据有用,但必须有科学伦理的解释,才能接受。 这位高中校长认为,与学习相关的因素不下一百种,亲子关系、早恋等等都是,单凭几项数据监测,不能证明什么。他对这款产品持怀疑态度。 技术更新迭代 但进入校园要谨慎 我们又联系上了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指导浙江中小学教育设备采购的相关负责人说,学校的采购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专项经费的采购,另一种是学校自行采购。“专项经费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流程,一般以采购大型教育设备为主。” 像头环这一类设备,学校经费允许的话,也可以自行采购。有的规范的会请第三方进行论证,基本都要经过招标流程。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准入机制,相关部门正在探索建立教育适应性评价。 这位负责人说,信息发展迅速,技术更新迭代,这一类产品从技术上来说,没有问题,但涉及技术伦理方面,有些东西不能乱用。这些产品在引入的时候,学校最好要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如果家长反对,学校不应引进。去年也有某公司找到相关部门,介绍类似头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注意力的产品,但没有被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