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创意广告《过时的爸爸》走红朋友圈,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但网友们纷纷感叹很扎心。
视频开始时,一位头发花白却谈吐不凡的老人坐在两位年轻女生面前参加面试,他面试的职位是实习生。为何退休后还要选择这样一份工作?面对面试官的疑问,镜头切换到了老人与女儿的日常生活。 账单不会网上支付、帮忙烧饭却打破了碗,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面对长大成人的女儿,从前的超人爸爸好像已经过时了。为了跟上社会,这位父亲选择成为一位实习生,重新做回女儿的超人。 想要退休后不过时不被淘汰,难道只有再就业一条路?其实不然,走上街头当志愿者,背起相机行摄天下,走进老年大学学英语,对于杭州老人来说,退休,才是精彩生活的开始。 夫妻二人均参加志愿服务2000小时以上 被评为“杭州市功勋志愿者” 鲜艳的红马甲、悉心保管的志愿者证与无数奖状荣誉,在西湖区北山街道友谊社区,有一对“退休不褪色”的“功勋志愿者”夫妻。 沈德品出生于1934年,1955年,在铁路机械学校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杭州闸口机务段,专门负责蒸汽机车。而同在铁路系统的老伴吴持凤则负责医务工作。1994年退休后,沈伯伯和吴阿姨也和别家的长辈一样,在家照顾晚辈。“看着别人退休只是在家带带孩子或者围坐在小区低头打牌,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过的退休生活。” 外孙、外孙女日渐长大,二老带娃压力也轻了不少。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武林广场看到了杭州市志愿者协会正在招募志愿者。虽年近七旬,二老依旧积极填表报名。 “除了简单填写个人信息,报名表还有几道英语题,我不会做,就问了周围的人。”说起当年报名时的场景,沈伯伯记忆犹新。 2003年报名,2004年他们成为光荣的“西湖志愿者”。灵隐、六公园、三公园、岳庙、花圃……二人的脚印几乎遍布了西湖的各大景点。 当年志愿者活动无论参与人数还是规模都不能与现在相比,一把大雨伞、一张从附近景区借来的长桌,就是志愿服务的第一线。 刚开始做志愿服务时,没有智能手机与发达的网络,初次来到西子湖畔的游客,总会遇到种种问题。而作为西湖志愿者,无论是景点分布、传说故事还是公交线路,沈伯伯都会一一细心讲解答复。 虽然对西湖已有十足的了解,但沈伯伯也总会遇到答不上来的问题。嘴上说着抱歉,他心里也愧疚不已。“将心比心,如果我去别的城市游玩,无法得到详细准确的信息,难免也会失望。” 为了更好地完成志愿活动,他抽空行走杭城景点,购买地图导览,记录了解公交线路。“如果游客要乘坐公交前往景点,我基本都能准确说出乘几路车到哪下车,下车后往前还是往后多少米。” 参加志愿服务,自然接触到许多年轻人和新鲜事物。如今沈伯伯已学会了使用电脑打字,更是掌握了智能手机。 数十年如一日的志愿者服务中,沈伯伯不仅和吴阿姨坚持服务,还带着女儿与孙辈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看到外孙、外孙女同我们一起做志愿者,来旅游的年轻妈妈常常会对孩子说,‘以后也要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我想志愿服务精神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传播了开来。” 时至今日,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老的志愿服务次数逐渐减少,但他们的品行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十多年来,由于两人双双参加志愿服务2000小时以上,被市委、市政府双双评选为“杭州市功勋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