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溪街道铁佛寺社区文二路166号,原工商大学和省团校的宿舍区。在这片不起眼的老旧小区里,却每天上演着平凡而温馨的小故事。 我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今年82岁的马桂英、77岁的彭国芬和60岁出头的虞国秀,这三位住在楼上楼下二十多年的好邻居,早成为小区里人人皆知的好姐妹。 一个热心、一个婉约、一个开朗,大家都说,这个“60后”“70后”“80后”姐妹团,不仅住在一起,心也在一起。 每天相约一起去校园操场走几圈 早上6点半,住在三层的虞阿姨和彭阿姨一起走下楼,“咚咚咚”敲响了马阿姨家的门,“老马,准备好没?出门去散步喽。” “小虞、阿彭等一下啊,我马上就来!”屋内就传出响亮的回应声。不一会儿,个头娇小、一头白发、声音洪亮,姐妹团中年纪最大的马阿姨,也就是另外两人口中的“老马”,精神抖擞地开门走了出来。 三人集结完毕,一路说说笑笑朝着工商大学的操场走去。上了跑道,先走个3、4圈,再跟着在校生做套早操,晨练完成。 各自回家吃完早饭,马阿姨家的门又响了起来,原来虞阿姨和彭阿姨来喊着一起去买菜。“住在一起二十多年了,我们每天都要见上好几次,说上几句话。”虞阿姨笑着说,如果一天没遇见,还真的不习惯。 相互照应成习惯 一天见不到就难受 这两天,彭阿姨的手痛又犯了。“前年,阿彭的手骨折了,恢复得不大好,碰上天气变化,总是手疼。”马阿姨说,“她和我一样,一个人住,儿子又工作忙,请假也不方便。前几天还是小虞陪着去医院,看病配药。” 两个独居老人,一个是“70后”、一个“80后”,还算年轻的“60后”虞阿姨,自然担负起照顾两位独居老人的责任。 社区工作人员说:“每当组织出游,都是虞阿姨来社区帮马阿姨和彭阿姨报名,再带着她们出游。” 有回摘草莓活动,马阿姨拎着自带的篮子摘了满满一筐。正准备开心回家,草莓基地的工作人员拦住马阿姨,非说篮子是他们的,要另外收钱。拿来两个篮子对比一看,真的一样。这下子,马阿姨觉得更解释不清楚了。见此情况,虞阿姨立马站出来,拍着胸脯保证“她的篮子是自己带来的,不是这里的”,帮马阿姨解了围。 “与其说是我照顾她们,不如说是相互照应。”虞阿姨说,“能做二十多年的邻居不容易,就这样相互扶持一起走下去,真的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