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首席记者 魏奋 记者 殷军领 王青 见习记者 凌姝文 摄影 江玥
杭州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从20世纪80年代的鲁冠球、宗庆后,到90年代的李书福,再到如今互联网时代的马云和丁磊,一代代的民营企业家在西子湖畔书写着中国民营经济的“杭州故事”。 新时代,杭州已吹响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号角。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争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区,杭州又该如何发力?快报“民意直通车·市两会专列”这一次聚焦民营经济。 至此,快报的“市两会专列”也已经到站。这一路来,我们征集到了1500多条民情民意,接下来将一一梳理,有的会继续关注报道,有的将提交给相关部门。市两会专列虽然到站,但快报的“民意直通车”将一直开启,也请您关注。 市民发声: “商场货品标识中文少,建议出台地方法规,强制规范使用中文标识。”——宋红霞 “余杭区、临安区为了融杭一体化、优化营商环境,让各自区段至杭州的高速公路7座及以下小客车免费,切实降低交通资费。临安区杭徽高速的免费非常受百姓欢迎,能否扩大范围?”——亚洲铁人 “杭州提出要‘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争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像我们这样的初创小微企业,有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吕敬 人大代表回复 建议搭建全国企业商号登记查询平台 目前,商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标局负责注册,企业商号按全国行政区划由各级市场监督管理机关负责登记,因而出现了企业商号权和商标专用权不完全统一的问题。 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干区中医院中医科主任赵海燕说,经济日益强盛,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建议“对企业商号进行全国统一登记,并搭建全国企业商号登记查询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打通全国商号与商标信息的共享,进而实现企业商号与商标注册的交叉检索,最终实现全国统一检索、审查,采取全国统一的审查登记制。” 赵海燕说,这样可以让不同地区间的企业商号进行查重。在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来将企业商号权与商标专用权进行有效衔接,二来还能将商标与商号在注册登记时纳入统一的法规管理,为商标、商号的规范管理提供法律法规的支持。 建议让民营企业进入更多行业 “杭州已经拥有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现在政府主动加压,要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民营企业家,我们也应主动承担起国际化的责任和使命。”人大代表,浙江建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荣根说,国际化是对民营企业的一次大练兵。 对于增强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应对能力,许荣根建议,可以用让民营企业试水更多行业的方法,来增强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实力。“这几年,对政府在推进国际化中的带头示范体会深刻。尤其是‘最多跑一次’深化改革后,很多时候,政府工作人员会主动送服务上门。”许荣根说,在政府服务能力提升的同时,企业应该同步提升能力,而让民营企业试水更多行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政府服务角色越强办事效率越高 “2018年,杭州召开了‘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争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动员大会,为2019年的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人大代表,浙江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吴建荣说,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政策利好的获得感越来越强,作为企业家,自己对企业良好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也更大了。 “现在,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遇到项目落地等发展问题时,向政府反映,基本都能得到迅速回应并被解决。很多已解决的问题,还会有工作人员进行持续跟踪落实。”这两年,吴建荣感受最深的是政府的服务角色越来越强,办事效率越来越高。很多时候政府领导会主动询问企业的经营难处,主动为企业解决难题,尤其是政府在企业减负降本等问题上作出的实质性突破让他感受颇深。 对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吴建荣建议,政府进一步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尤其是本地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政协委员回复 加快建设多语种信息平台 留下更多海外人才 “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想留在杭州,可见杭州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社会福利、少数民族、宗教界别政协委员武长虹,将留住海外人才的建议带到了两会现场。 作为杭州市跨境电商综试办外联宣传部部长,武长虹深耕民营企业中的跨境电商企业领域,对跨境电商企业的电商人才,尤其是海外留学生人才的需求,做了大量的调研。“很多高学历、高层次的留学生对创新创业和实习就业等相关政策、信息获知渠道不够了解,他们有能力、有想法却无从下手。很多企业可以给留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践机会,但由于信息渠道不足而很难招到合适的外国人才。” 武长虹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1.进一步加大外国留学生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完善见习实习等相关政策支持机制;2.多方联动,建立健全对外国留学生的人才培训体系;3.尽快完善信息平台建设,拓宽留学生的信息流通渠道,比如,“双语种”或“多语种”的无语言障碍的信息传播平台。“外国留学生群体与杭州本地产业有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助力杭州的人才发展、经济增长及产业融合,促进在杭企业的海内外发展,进一步提升杭州的经济实力。” 小微企业园发展已形成“杭州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杭州市共有小微企业园近150个,其中民营小微企业园占比超过2/3,数量还在逐年增加。“有些小微企业园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基地,有些正在积极申报;有些与科研院校、金融基金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民营小微企业园日益成为推动杭州创业创新的主力军,既形成了小微企业园发展的‘杭州模式’,也成为杭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优势、新名片。”民建界别政协委员郭清晔说。 怎样才能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创办高质量的小微企业园?郭清晔建议,加快成立杭州市小微企业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小微企业园督查推进制度,将小微企业园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园建设发展列入各地、各相关部门的年度考绩。制定“杭州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郭清晔表示,在审批保障方面,要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简化小微企业园审批办理流程。还要加大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园的力度,建议建立小微企业园发展专项基金。建议成立杭州市民营小微企业园联盟或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统一的民营小微企业园信息平台,实现行业信息互通共享。 统一聘请“数字官”为民间投资提供参考 民间投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2017年杭州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57亿元,其中民间投资3301亿元,增长10.4%,占56.4%。“但是,杭州民间投资增长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有些民营企业家赚了钱以后,由于缺乏信息指引,不知道往哪投资,甚至不敢投资。长此以往,不利于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九三学社界别政协委员何黎明说。 当下杭州正致力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在积累数字资源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何黎明表示,借助数据分析帮企业指明方向,告诉企业哪些产业过剩了,哪些产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对优化杭州的整体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建立“数字特派员”制度,由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统一聘请、指派“数字官”,进入各职能部门收集、管理各类客观数据,汇集到数字资源局,统一分析利用,为民营企业家找准定位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这些数字官应该具备独立性,即不参与所在部门决策,业务上受市数字资源局指导,这样能更大程度保证数据的全面跟客观。” 建立全球合作“朋友圈”提高集聚能力 “是时候开拓杭州的全球合作‘朋友圈’了。”科技界别政协委员周恺秉说,杭州“十三五”规划将城市国际化确定为杭州未来发展的首位战略,杭州这些年一直在抢占国际创新阵地,集聚海外创新资源,进行海外产业投资布局。 “例如,杭州市在美国硅谷建立了杭州硅谷创新中心、华立集团在泰国建立的‘工业唐人街’已成为国家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浙江建工集团在澳大利亚建立了G5创新创投中心……杭州越来越有‘国际范’了。”周恺秉说,“毋庸置疑,美国依旧是当前全球最强的创新大国和世界科技中心。但我们要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在全球主要创新集聚区域多点布局,既要瞄准创新超级大国美国,又要重视英日意法德等科技大国,同时要加快开拓以色列、芬兰、瑞典、韩国等关键国家,建立全球合作‘朋友圈’。形成全球化科技项目服务网络,提高杭州在全球的创新集聚能力。”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全市更多的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鼓励企业以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引领推动民营资本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