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复牌无涨跌幅限制的股票,昨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蓝谷)以14.66元/股开盘,随后股价闪崩,大跌12.36%后临时停牌,10点复牌后跌幅快速扩大至23.59%,再度临时停牌。北汽蓝谷收盘报9.50元/股,跌幅36.88%。仅仅复牌首日,北汽蓝谷市值蒸发186.48亿元。 复牌大跌近37%两次临停 昨日,被誉为“新能源车第一股”北汽蓝谷开盘即暴跌,半小时内股价下跌1.86元,跌至13.19元/股,跌幅达12.36%,被临时停牌,北汽新能源总市值报442亿元。随后恢复交易后再度暴跌,累计下跌23.59%,再次临时停牌。昨天下午恢复交易后,三分钟内再度暴跌超10%,最终跌幅达36.88%。 此次北汽新能源上市并未采取传统流程,而是借壳上市,因此并未有招股说明书公布。记者从壳公司S蓝谷此前的公告中查询到,北汽新能源在借壳上市过程中拟融资不超过20亿元。北汽新能源以7.61亿股股本、288亿估值注入壳资源后,进行借壳上市。 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 记者梳理发现,北汽新能源的上市之路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那年,北汽股份在港交所上市,其旗下新能源整车业务就已被剥离,准备单独上市。2016年,北汽新能源又率先启动国企混改,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共吸引22家非国有资本进入,持股达到37.5%,完成了30亿的A轮融资。2017年8月,北汽新能源再次启动B轮融资,共获得超110亿元融资,其股东共计有33家,合计持有公司近53亿股股份,为上市做好了准备。 但是,北汽新能源的经营数据并不理想,2015年净亏损1.84亿元,到2016年才实现盈利。按照相关规定,A股上市条件中包含连续三年盈利,北汽新能源想要走IPO流程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至少要等到2019年。 于是,北汽新能源走上了“借壳”上市的道路。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12月,北京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北汽集团已成为控股股东;今年5月,证监会同意收购事宜;8月23日,前锋股份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股份登记;8月27日,前锋股份正式更名为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蓝谷”;随后,9月26日,“S蓝谷”发布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由“S蓝谷”变更为“北汽蓝谷”。 有观点认为,上市后的北汽新能源将迎来不少机遇,借助资本市场,该公司的现金流会更加充裕,研发投入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可帮助其加快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完善产品结构、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多个维度为该公司带来抢跑优势。 上市后面临诸多考验 昨日大跌,显示市场对北汽新能源信心不足。在资本浪潮中,能不能笑到最后?显然,上市后的北汽新能源面临诸多考验。有分析人士指出,考验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第一,政策层面上,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正在不断退坡,低续航电动车补贴减少。而北汽新能源的汽车销售主打低端市场,营收严重依靠补贴,根据北汽新能源去年的财报显示,补贴额合计45.59亿元,对比109亿元的营收,补贴将近占到一半,同时其净利润率仅为0.5%。如果北汽新能源不做出新的战略调整,依靠补贴很难过日子。 第二,北汽新能源本身存在短板。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北汽新能源仅完成15万辆年销目标的46.75%,销量水平与预期差距较大。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但北汽新能源后劲明显不足。而反观其他竞争对手,比亚迪新能源车、上汽乘用车旗下新能源车型销量突飞猛进。 第三,除了国内的自主品牌竞争之激烈外,2020年后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会迎来井喷之势,势必会带来更加惨烈的市场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