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口大“锅”,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成了旅游景点。这口大锅,直径500米,深173米。有人算过,如果它被装满茅台酒,全世界每人能分到4瓶。这锅的真名叫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它还有个很大气的绰号“中国天眼”。 从名字来看,FAST很快,但它从被当成设想提出,到在贵州小镇山坳里落成,足足走了22年。欣慰的是,它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10倍。而且,至少在未来的20年,没有任何国家能撼动它的地位。 所以,当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主任、天体物理博士彭勃用“国之重器”来形容它的时候,台下没有任何质疑,只有掌声。 这是云栖大会上一场特殊的分享,被安排在一个小房间里。嘉宾是彭勃这样的科学研究员,听众是浙大学生。现场还有一个小乐队,过场时会有人背着吉他上台,和大学生代表来一段配乐诗朗诵。在两个多小时里,很少有人离开,也没有手机铃声的打扰。 彭勃站在舞台中间,借着一页页PPT,向听众讲述FAST的故事。他说,FAST从概念到立项,再到落成,上百位研究员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经历了学术质疑、经费短缺、环境恶劣、核心人员去世等困难,也没能动摇主创人员的决心。 按照规定,在FAST方圆5公里范围里,不能使用手机,在对讲机没有到来前,彭勃他们联系基本靠喊,不到一周所有人嗓子都哑了。山坳里还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小咬”的蚊子,专门欺负外来人。为了避免被咬,研究院不得不从北京一箱一箱背风油精去贵州,全身涂满才敢出门。 更多困难发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在一次获取数据的过程中,两位刚毕业的年轻人不幸翻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被发现时,他们还保持着抱住重要设备的姿势。包括他俩在内,项目前后一共有5位科研人员去世,包括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 说到这里,彭勃哽咽了一下。主持人岔开了话题,她说之前和彭勃聊天,指着FAST的照片说,这个锅看上去并不那么好看。彭勃笑了笑,说:“你不知道,它有很多美妙的时刻。” 对于在座的浙大学子来说,这或许也是开学以来,最美妙的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