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北京读书的徐隽逸正式告别大学校园,成为一名“社会人”。 和他的很多大学同学不同,23岁的徐隽逸并不打算在北京找工作,甚至整个求职季,他连一份简历都没投。从大二开始创业、已经拥有自己网上潮牌“WEEEEKEND”的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把在北京的工作室搬到“电商之都”杭州来,并尽快落地生根。 同样是今年大学毕业的鲍鲍,现在已经是杭州一家提供定制旅游平台企业里最年轻的管理者。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新生到网络主播、“网红”经纪人,再到定制旅游平台创始人,年仅21岁的鲍鲍,在前行的道路中似乎每一步都踩在了互联网的风口上。 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徐隽逸和鲍鲍只是互联网对95后择业观影响的一个缩影。 有关调查分析显示,95后毕业生,一方面因为家境部分较好,不再为了生存而工作,反而更注重就业质量;另一方面,他们受互联网影响,对网络更加依赖,也更愿意尝试由互联网催生的新就业形态。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95后在职业选择方面,会为自己提前做好规划并为之奋斗,“青年时候就要去大胆尝试——因为,这是一个只会因为没做什么才会后悔的年纪。”5月4日,青年节这天,徐隽逸在自己微信朋友圈里郑重写下的这段文字或可窥见一斑。 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 95后择业观更灵活多元化 在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公司里,21岁的鲍鲍不仅是最年轻的管理者,也是公司里最忙碌的人之一——结束“朝九晚九”的旅游定制师工作后,她还要去灯火璀璨的直播间,一边继续着旅游KOL(意见领袖)的直播故事,一边为自家新上线的旅游平台吆喝。 实际上,对于主播/网红工作,鲍鲍并不陌生,“可能是因缘巧合吧,当时直播刚刚兴起,我在读大学期间,试着练习口才的方式在网上开了账号,没想到,粉丝量就不断往上涨,把我自己都吓到了。”鲍鲍说,随后,她迅速借着流量潮,把大多数空余时间都投入到直播的工作中。 去年毕业的23岁杭州女孩周鲁,在大学期间和刚毕业时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直播工作,“一开始是好玩,后来随着粉丝量的增加就想着以后做这种工作也不错。” 周鲁说,在网红公司的牵线下,她跟着团队在杭州几家餐饮店里做过餐饮直播,“就是我一边吃,一边对饭菜的味道进行点评。工作量虽不大,但是因为我的咖位比较小,这几场直播下来,粉丝量不见怎么增长,我自己反而胖了三斤。哈哈。” 在新经济浪潮下,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的就业岗位会不断涌现,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方式更加多元化,95后毕业生就业选择也更加灵活。据国内某校招平台发布的《95后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显示, 95后毕业生青睐的新兴职业均为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其中,在最青睐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中,35.32%的人渴望当主播/网红。 “在我们招聘的4名网络主播中,有3名是95后。经过一段时间培训,现在他们都已经在工作了。”今年3月,在“2018年浙江省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一家鞋企为向“网红+直播”的销售方式靠拢,一口气推出了“招聘多名网络主播”的岗位需求。当时的招聘主管黄先生表示,招聘人员学历最好在大专以上,颜值不要求太高,具有亲和力即可。 高度关注“智能化” 要从事更有创造性不易被替代的工作 在对95后大学生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智能化”是他们提到的最多的词汇。 事实上,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工智能时代,95后毕业生已经高度关注这个问题。据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18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显示,62.52%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会考虑从事更有创造性,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工作”。反映在行动上,就是他们在职业选择方面会更务实,更具有独立性与前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