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候鸟春季迁徙的时节。置身杭州的孤山,西溪湿地,植物园这样的景点,除了观景,你可曾留意过那里的鸟类?在人们的印象里,观鸟是一项需要时间,耐心和昂贵装备的爱好,都是一些年长者扛着“长枪短炮”在“打鸟(特指拍摄鸟类)”,对一位13岁的初二学生而言,“观鸟”意味着什么? “Fire heart” 云谷里的观鸟少年 近期,我们从微信号:“自然的态度”连续转载了两篇文章: 特殊时期的观鸟记,大自然的惊喜就在身边! 杭州市观鸟攻略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叫屠彦博,2018年从学军小学毕业,考入了云谷学校初中部。说起在云谷学校的感受,屠彦博说可能和其他学校相比纸面的作业少了,但学校会出很多PBL项目需要去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学生自己找资料,组建团队去合作完成,这样的学习方式从耗费的时间精力上来说,其实和做纸面作业是差不多的,甚至更忙,更有挑战和压力。
比如这次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做的义卖,其中的一枚“寿带鸟图案徽章”原本就是云谷学校给学生们出的一个课题:如何让西溪湿地变得更宜居? 当时屠彦博所在的那一组做的是其中的一个子项目:关于西溪湿地的鸟类繁殖保护计划。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寿带鸟徽章”,当时他们打算将这些钱捐赠给西溪湿地,遇上了这次疫情,结果就把钱捐赠给了一线的医护们。
看屠彦博的微信号,他为了这次义卖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在2月3日发的《让这个寒冷的冬天变得不一样——自然的态度公益活动》,在这篇文章里,屠彦博介绍了义卖的目的,出售的物品,购买的详细流程,甚至配上了一段付款方式视频。
两天之后的2月5日,屠彦博在文章《叮~您的爱心已到达!》中,宣告了这次义卖的成功,并向大家致谢。他还帮助购买者算了一下,按照每个口罩3块钱,一共可以买1222个口罩,按照每天使用2个口罩可供一个医生使用611天(两年左右!)可供20个医生使用1个月……。
从文案,到摄影,以及读者会想到的每一个细节,屠彦博缜密的心思,周全的考虑,他的动手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甚至是情商,从这两篇文章中可见一斑。我把这两篇文章分享给同事,让他们猜作者的年纪,若不是看到文末的“作者介绍”,真没人想到这竟出自一位年仅13岁初二学生之手。 难忘那只“红玫瑰伊君” 屠彦博说确实有很多人会好奇他是如何爱上这个比较冷门的活动的。在2015年11月,还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屠彦博第一次参加“浙江山野”组织的自然笔记活动。那次的主题是去茅家埠观察并画夜鹭,一上午在茅家埠里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夜鹭,以及其他的一些鸟,当时他就觉得原来除了大鸟小鸟麻雀白鹭还有这么多好看好玩的鸟类。在那之后,去上学的路上,去公园的路上,会特别留意那许多鸟,虽然他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品种。
那次的自然笔记结束后,第一次体验观鸟带来的惊喜渐渐归于平常,直到2017年2月2日,屠彦博在茅家埠的一次闲逛中看到的一只鸟,才真正让他爱上观鸟。 那是一只北红尾鸲,屠彦博给那只鸟取名叫做“红玫瑰伊君”,当时他正坐在亭子里吃早饭。忽然,有一只红色的鸟朝他飞了过来,那时,屠彦博才开始观鸟才没多久,还认不出几种鸟,他拿着小卡片机靠杆子和树木的掩护,慢慢挪到离那只北红尾鸲两三米远的地方,拍了许久。那时候他的摄影水平还非常的一般,而且用的是25—70的镜头,哪怕是这样,当时认为是捡到宝了。
其实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这是一只北红尾鸲,回家查了好多书,在查阅书籍的过程中,屠彦博发现了许多种长得很漂亮的、长得不怎么样的、以及许多长得很像的鸟。和纪录片里那些五彩冰纷的鸟不同——这些鸟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啊!屠彦博想到这里就有些激动。
从那以后,屠彦博开始每周都出去看那些有趣的鸟儿,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他认识了更多的鸟类,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喜欢观鸟。 迷上观鸟后,这个很费时间精力的兴趣会不会影响到学习?屠彦博说观鸟和学习其实完全不冲突,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鸟还可以促进学习。当爱上观鸟以后,在闲暇时光,可以用观鸟来填充自己的生活,在出去旅游的时候,还可以顺便看一些在杭州见不到的鸟,在学习累了的时候,随便拿起望远镜看各种飞羽是一种无比快乐的放松。从学科上来讲,用严谨的手段来分析鸟类的各种行为,生态特征能够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更妙的是,其实观鸟是走进大自然的门票之一,爱上了它,关于自然的一切也会一并爱上,比如学校里的生物课。手机里的游戏也慢慢觉得无聊起来,当然,观鸟的大原则是要保护鸟类、保护自然,在这过程中,能慢慢摸索到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律。
说到父母对他观鸟的态度,屠彦博说那是非常支持的。在周末的时候他们会陪着屠彦博一起去看鸟,节假日时会陪着他到其他省份、甚至出国去看鸟。在父母的支持下,屠彦博慢慢添置了一些观鸟的设备。父母的想法和屠彦博是一致的,都认为观鸟不会影响到学习。在和屠彦博观鸟的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慢慢爱上了自然,以前很宅的爸爸现在非常喜欢和屠彦博一起出门看鸟。
从“观鸟”到“护鸟” 云谷少年的朋友圈 浙江野鸟会在2020年1月30日发布了《2019年浙江省鸟类重要记录》,九个在浙江省首次发现的鸟类新记录中,其中的第四号“剑鸻”就是2019年4月13日,屠彦博和他的“鸟友”在慈溪的杭州湾湿地进行水鸟调查时发现的。剑鸻在国内为罕见候鸟,近年在华东至华南沿海各地均有少量记录。 关于这次发现剑鸻的过程,浙江野鸟会在他们的官微直接做了一个“超链接”,把屠彦博撰写的《杭州湾人生第一次鸟调,剑鸻发现小记》加在了文章里面。在此,强烈推荐各位移步屠彦博的微信号,阅读当时还只有12岁少年写的这篇文章。 对屠彦博而言,观鸟的乐趣,正是发现新品种的欣喜和正确辨识出各种鸟类带来的快乐。2019年3月29日这天,他整理了一下从2015年“入坑”观鸟圈以来看的各类“鸟书”,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尽(竟)然已经有这么多了”。
12岁的初一少年,除了观鸟,看书,写洋洋洒洒的观鸟记录,还会做什么?看下面这张截图你就明白了。 文中“农名”的“名”虽然是个错别字,但这个“赞”,是要留给这位少年的。从“观鸟”到“护鸟”,我突然想起了他的“校董”马云正是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啊!
我没有向屠彦博打听他的学习成绩如何,从他写的文章,做过的事情中可见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不是一回事,但前者比后者更重要,那是一项必须终生都具有的能力。当然,有了学习能力而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也是不行的。“学习态度”其实是一种自我约束能力,是面对诱惑,面对压力,在时间分配上进行取舍的智慧。观鸟之外,屠彦博的学习态度如何?我想下面这两张他在2020年2月6日和7日发的朋友圈能告诉你答案了吧? 回想2017年云谷学校首次招生的时候,马云的演讲很精彩。但云谷会怎样培养学生,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没有“果”是难以让人具体感受到那些听起来很美,很抽象的教育理念的。
“观鸟是走进大自然剧院的终生门票”,在这个“大自然剧院”里,我看到了“谷粒”是怎样抽枝发芽,慢慢成长的。冬去春来,元好问有诗: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