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段?雪霁?名之由来 断桥何以称为断桥,至今无定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断桥,本名‘宝祐桥’,自唐时呼为‘断桥’,张祜云‘断桥荒藓涩’是也。岂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名之欤?桥堤烟柳葱青,露草芊绵,望如裙带。”即田汝成认为断桥是由于孤山延伸来的白沙堤,到此逢桥而断才得名的。 断桥的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的民间传说。据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北宋时,一千年修炼的白蛇化作人形称白素贞,西湖青鱼称小青,某清明节在西湖断桥与许仙相遇,而后发生了一则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此后,断桥成为了西湖上众多水面上最著名的桥,为“西湖三大情人桥(断桥、长桥、西泠桥)”之首。 如今当你漫步在断桥欣赏那令人销魂的西湖美景,你是否还忆起曾经的许仙与白素贞?是否如《游断桥》(佚名)一诗中所云: 悠然漫步西湖边,碧波如镜柳如烟。 旧日断桥在眼前,不见白蛇与许仙。
雷峰塔内浮雕《白蛇传》 @云梦轩,2019
至于“断桥残雪”,亦有二说。一说“断桥残雪”为月影,月光破碎如雪。明《西湖梦寻》在条目“十锦塘”中载: “堤阔二丈,遍植桃柳,一如苏堤。岁月既多,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 另一说是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有桥与堤断开之感,故得名“断桥残雪”。 但无论如何,今“断桥不断”已和“孤山不孤”、“长桥不长”合称为“西湖三大怪”。而赏“断桥残雪”亦成了古已有之的杭城人的固定节目。在今日,杭城只要是下雪都能激起杭人的激情,一场能够积雪的降雪已成为杭人的奢侈。每当一有积雪,无论是否雪停,杭人便纷纷出动,在断桥附近守望,以一睹“断桥残雪”的神韵,以及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的风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断桥残雪只能从留存的照片、数字媒体中看到,成为杭人脑中一抹记忆,却无法亲眼目睹“断桥残雪”之美。 段家桥 断桥亦作“段桥”。南宋王洧有《湖山十景·段桥残雪》诗云: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旁分草绿,鹤惊碎玉啄阑干。 元代,因断桥桥头居住着一对以卖酒为生的段姓夫妇,又称为“段家桥”。宋末元初的《武林旧事》云: “断桥,又名‘段家桥’。万柳如云,望如裙带。” 明《(万历)钱塘县志》: “断桥,一名段家桥,在孤山路口。” 明《(成化)杭州府志》: “成化十年,知府李端修段家桥,甓孤山路。” 清《湖山便览》云: “元钱惟善竹枝祠有‘阿姨近住段家桥’句,闻者以为杜撰,然张翥诗‘段桥春水绿初柔’、杨维桢诗‘段家桥头猩色酒’。王洧题十景‘段桥残雪’,亦以‘断’为‘段’。”即在南宋、元、明时“断桥”又被称为“段桥”。 据说在今断桥桥洞拱顶石板上,还留有“段家桥”字样,坐船从桥下过可见,有读者如果下次乘船游湖时请拍照留存。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苏杭织造太监孙隆修筑白堤时整修了断桥,时白堤又被称为“十锦塘”或“孙堤”。之后,明李流芳曾在《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中称这“断桥春望”美景在彼时能让人魂销欲死: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明杨尔曾《新镌海内奇观》中的“断桥残雪”景插图。
杭州夷白堂刻,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刊本。 而同时代的汪珂玉在《西子湖拾翠余谈》中更有一段流传至今的、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 ▼延伸阅读▼ “湖光山色长相守”诗词里西湖杨柳的文化内涵 ↓ 见 下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