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第21天了,老余还没醒。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门口,同事胡俊拿出手机给老余发了一条微信:“老余,一定要醒来啊!大家都在等你。” “每次想到老余,都会翻看下聊天记录,你看满满都是工作。”胡俊低下头去轻轻地说,“他昏倒前,也还是在工作。” 胡俊口中的“老余”,是淳安县千岛湖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余昌顺。从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开始,56岁的余昌顺在宣传一线连续忙了半个多月。 3月16日上午,余昌顺带领电视直播团队赴枫树岭镇开展一期复工主题的新媒体直播,下午1点忙完工作后,他突发脑溢血晕倒在地。 “《新乡村》的方案还要再细化……”昏迷前,余昌顺正在嘱咐身边的同事。倒下的那一天,单位办公桌上的方案还留着刚刚划下的新鲜笔迹…… “老黄牛”、“工作狂”、“老大哥”,都是他身上的标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淳安这座城市的“应急测验”,也是对淳安宣传战线的 “新闻大考”。 疫情刚起,“宣传仗”和“防控战”同步打响,经验丰富的余昌顺就主动放弃春节假期,直奔工作岗位。 “淳安媒体要多策划、制作一些淳安百姓看得懂、接地气的宣传短片。”余昌顺敏锐地捕捉着宣传需求,及时和视频中心记者互动。 在他的策划下,一系列有趣的防控知识宣传节目诞生了:从“方言介绍防控要点”到“如何正确戴口罩”,从“睦剧宣传防控知识”到“我在春天的千岛湖等你”,这些视频短片相继成为刷屏淳安人朋友圈的爆款。 在视频中心负责人胡俊眼里,余昌顺是一个生活和工作分不开的“老黄牛”。2月13日午休,余昌顺特意拉着胡俊去散步,“说是散步,其实还是谈工作。”胡俊清晰地记得,他们才抬腿走了几步路,就被“头脑风暴”了。 “老余提出了不少节目改版的建议,走了不过半小时,一个逆行者的专栏策划就诞生了。”胡俊告诉记者,如今,这档节目虽然才推出三期,就已成为全县医务人员和家属必看的节目。 在新闻中心负责人邹楚环眼里,余昌顺是一个“爱管闲事”的工作狂。《淳安新闻》不是余昌顺的分管范围,但他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2月10日,余昌顺把办公室搬进新闻中心,一蹲就是整整一周,改稿件、调同期、审节目……余昌顺全程参与新闻生产整个过程,还组建了一个由全县各乡镇部门通讯员组建的“淳安新闻铁粉群”。 “老余告诉大家伙,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推进融媒体改革,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邹楚环回忆起这句话时,眼泛泪光。 在电视新闻的值班编辑陆昕眼里,余昌顺是一个严中有爱的“老大哥”。2月14日晚,在电视新闻审片时,余昌顺就觉得颈椎不舒服,同事们纷纷让他第二天好好休息。虽然次日是周六,但他又准时到办公室了。 值班编辑陆昕上前一问,答案让她终生难忘:“他说,疫情期间,编辑岗位很重要,前几天和我在业务上没有近距离交流过,所以必须再来一下。”陆昕告诉记者,“有余总在,大家底气就足。”
“脚底有泥,这是新闻人该有的样子” 虽然是副总编,但老余没有官架子。这是走访中,记者听到出现频率最高的评价。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22年,老余直到现在还把自己当成时刻准备战斗的“老兵”。 从2月底开始,为了服务淳安全县“战疫情,促发展”中心工作,余昌顺把目光投向“大下姜”乡村旅游的复工复产,带着同事走访枫树岭镇汪村村、枫树岭下姜村、大墅镇高山村等近十个村,连续熬了两个晚上拿出“大下姜”全年宣传策划。 3月16日当天,“来下姜·享春天”在各大省媒新媒体平台全程直播,余昌顺最早到达位于下姜村的直播点,眼看10点开始直播,不料在9点15分,一处山顶上的直播点测试信号突然中断。 紧急情况下,余昌顺带着技术人员连忙爬到山头。故障虽然第一时间排除了,但跑下山的老余已满脚是泥,喘着粗气,又投入到紧张的直播工作中。 但这样的“冲刺”对老余来说并不陌生,过去两个月来,他参与策划和推进的直播不在少数——“千岛湖新春第一网有机鱼义卖”“茶园里的新闻发布会”等大型直播,都留下了老余的足迹。 胡俊还清晰地记得3月13日那一天,余昌顺带领大家去鸠坑拍摄地理风情片的情景。“早上7点多出发,一个上午跑遍5个点,基本在海拔700多米以上,下午1点多才吃上饭。”胡俊说,年轻人个个精疲力尽,年纪最大的余昌顺更是如此,而这样的带队实地拍摄,疫情期间,余昌顺就有三次。 同事们常问老余,“这种下基层的工作,你完全可以居中指挥,为什么还次次要求参加呢?”老余给大家的答案是这样的:“脚底有泥,这是新闻人该有的样子。” 他对基层的爱,从来不是挂在嘴上的一句句口号,而是一个个踩出来的泥脚印—— 早在2018年,余昌顺便着手撰写《一个人的淳安地理》。目前,他已完成了除千岛湖镇外的22个乡镇,两年多时间里,他用双脚丈量、走村记录、坐谈印证等方式,采集了大量珍贵、一手的图文素材,写了许多带有泥土芬芳的文字。 “如果要在千岛湖传媒集团找一个最熟悉各乡镇、各山村地理人文情况的人,那确实非他莫属。”淳安县千岛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方振华说。 等退休了,他说想写一本关于淳安的书 余昌顺属龙,他已经快到“退二线”的年龄。 工作之余和同事聊天时,他总会说起自己的一个梦想:等我退休之后,要写一本书,说一说淳安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许多同事都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余昌顺特别爱听、爱讲“淳安故事”,他一直保留着最纯粹的记者情怀,但这一路走来,老余并不容易。 老余出生在淳安山村,少年丧父辍学,很早就养家择业,从最初的公社广播站值机员,到县广播站编辑、专题部记者、社教中心主任,再到县传媒集团的副总编辑,走得踏实又辛苦,但却始终热爱着新闻事业。 广播中心也是余昌顺的分管科室,淳安战“疫”以来,余昌顺要求广播必须要及时调整宣传思路,多去挖掘报道乡镇的特色亮点,多做一些有情怀的报道。 “评论员节目是县级广播的难点,发现大家有畏难情绪,他就亲自带领大家采写树榜样,3200多字的稿子,也是他亲力亲为。”广播中心负责人林男说,在老余的带头下,对农节目《淳广新农村》一周三期期期精彩,前不久,广播中心还拿到了杭州市广播对农活动一等奖。 余昌顺昏迷后,他的同事常去医院探望他 疫情期间,余昌顺常常要审稿到深夜8点半之后,因为单位的位置偏远,周边没有开业的餐馆,“康师傅”成了他的“好伙伴”。妻子徐荷富时常埋怨他要注意身体,老余却总是一笑而过,“过几年退休就空了,我就写写书。” 老余“缺岗”的21日,徐荷富还在病房外徘徊着,同事们路过他的办公室门口都会习惯性地张望一眼—— 大家都希望,那张办公桌上能再次出现那个熟悉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