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杭州一些不能放假的单位送了口罩
昨天上午10点半,一个戴口罩的小伙子匆匆赶到都市快报,将三盒共计150只一次性防护口罩放到保安室,委托值班保安转交给本报记者和编辑,说是要感谢都市快报及时的疫情报道,请坚持在报道一线的记者和编辑务必做好防护工作。 都市快报讯 记者 朱文科 林苑苑 90后杭州小伙 组了个捐赠口罩的百人微信群 根据保安登记的手机号码,我联系上了这个小伙子。 小伙子叫陆野,是个90后杭州人,在杭州开了一间珠宝设计工作室,此时正在去城西某社区的路上,他准备给社区的志愿者送去一批口罩。在给快报送口罩之前,他刚从小营派出所出来,向派出所捐赠了200只口罩,感谢派出所民警在协助浙大二院抗击疫情中作出的贡献。 陆野说,他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他们有一个100多人的团队,主要向湖北和浙江的医院捐赠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疫物资。 起因是陆野自己买口罩的经历。他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这所大学位于武汉,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看到钟南山院士介绍情况后,他赶紧去买口罩,发现很多地方买不到了,特别是后来看到武汉和浙江很多医院缺防疫物资,他决定做点什么。 陆野和几个同学发起组建了一个捐赠口罩的微信群“武汉捐口罩——浙江人在行动”,群友自称“大本营”,起初以同学、校友为主,后来又拉进来公务员、投资人、珠宝商、眼镜商等朋友,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大家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对接医院信息,有人负责联系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采购渠道,有人负责落实仓储物流。资金由群成员自筹,首期募集了400万元,陆野自己出了10万。 团队效率很高,大年三十,首批1.2万只医用口罩就空运到了武汉。到正月初三,团队累计向武汉、孝感、黄冈、仙桃等湖北各地医院发出了40万件支援物资。 “大本营”有一本名册,上面详细记载了各批物资的品种、数量和捐赠医院,大到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医院这样的大型医院,小到汉阳区江堤街等社区,物资数量多到上万只口罩,少到几十件医用防护服,每天在群里公布进度。 我翻了陆野的朋友圈,腊月廿九前,内容大多是吃吃喝喝和他设计的珠宝作品,从除夕开始,就全部是募集和发放资金以及防疫物资的内容了。 在日本生活了12年的夫妻俩 在东京到处找口罩 杭州小伙大姚和妻子杨洋也是“大本营”的发起人,两人已经在日本东京生活了12年。这段时间两人分工,杨洋在日本组织防疫物资,大姚回国对接有需求的医疗机构。 杨洋在东京到处找口罩,联系日本当地医院的资源,筹集N95医用口罩。她说,目前在日本基本上也买不到N系列的医用口罩了,在药妆店采购的口罩只能供疫区外的人保护,达不到医用级的标准。后来她发动在日本的朋友参与“大本营”,群策群力,想方设法组织资金和物资。 “医护人员使用的口罩和一般防护的口罩要求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盲目地捐赠,很多人一看到口罩就买买买,我真是急死了。”杨洋也是通过这次组织捐赠活动才理清了口罩的各种型号,现在疫区的医院最缺的是医用的N95口罩,比如3M的9132型和1860型,其他型号口罩只适合我们的日常防护。 她说,湖北当地的医院反馈,现在医院每天收到的大量医护捐赠物品大部分派不上用场。为了避免浪费财力、人力和物力,她建议在捐赠前一定要搞清楚物资信息并联系医院,确认是不是用得上。 大姚说,他根据医院的求助信息,一个个打电话去问。经过多次核实,最后对接了湖北的两家医院,一家在孝感,一家在荆州。这一批一共筹集到了4500个口罩,其中三分之二计划捐给湖北的医院,剩下三分之一计划捐给浙江省内有需要的地方。 首批募集到的400万元已用完 据陆野介绍,首批募集到的400万元已经用完,目前正在发动成员继续募集资金。从国内采购的物资全部捐给了湖北的医疗机构,从日本、埃及、泰国、欧洲等海外渠道购买的物资,已经向浙江省红十字会报备,一旦通过审核,将第一时间发往相关医疗机构。 由于国内采购缺口越来越大,“大本营”还通过成员联系的供应商渠道,在北京组织了一条专门的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医用口罩。 与此同时,陆野还联合在杭州的几位“大本营”成员,主动对接省内医疗机构,等海外物资到岸,将第一时间发往这些有需求的地方。 我问他为什么给都市快报捐赠口罩,陆野说,疫情发生以来,都市快报的报道很及时也是很专业,解答了疑问,传递了信心。抗击疫情可能是持久战,他希望奋战在一线的记者、编辑首先保护好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