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的技能培训她的成绩,全班第一 在杭州滨江的一家美容机构里,魏登华又做回了学生,学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皮肤管理和美妆。 3个月的技能培训,除了吃饭和休息,魏登华几乎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技能学习上。她是放弃了一份对她来说“收入蛮高”的工作来到这里的,算得上是破釜沉舟。她如此珍惜这次机会,她告诉自己,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 老师在课堂上一次手法示范,魏登华都在下课后反复地练,专业课本是翻了又翻。“比看小说还入迷。”她笑着说。 3个月的技能培训,魏登华学到了一门好手艺。结业时,她的成绩,全班第一。 10月10日,浙江省美容美发职业技能竞赛在杭州举行。在133位参赛选手中,一身红衣的魏登华尤为引人注目。当天,她将美容组晚宴化妆季军的荣誉收入囊中,并获得了浙江省青年美容名师称号。 她还作为选手代表念了宣誓词,全程脱稿,流畅而自信。这件事情对她来说,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培训结束后,魏登华和姐妹们去嘉兴实习了一段时间。可以正式上岗后,老师让大家选择自己想去的城市,有人回了老家,有人去了汕头,而魏登华选择了留在杭州。现在在余杭一个大商场的美容机构里上班。 8月27日凌晨1点52分,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让我继续努力奋斗的信念。 当看着繁华的城市、繁忙的人群,更让人产生了对未来充满希望而拼搏的那一份动力。 我坚信,这座城市会是我的人生逆旅,一个很大的人生转折点。这就是她选择留在杭州的原因。 魏登华说,来杭州学习美容后,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了,跟以前判若两人。 以前的日子,对她来说是“不需要有想法的”,每天在车间的流水线上重复一个动作,时间到了,下班,第二天起床,又是复制前一天的日子。没睁开眼睛,就知道今天的日子会过成什么样子。 习惯于独来独往的魏登华,来杭州后,多了很多好朋友。“美容行业就是要和顾客打交道的嘛,要多说多学多做。以前我不太爱讲话,都是一个人待着,现在很不一样了。” 魏登华说:“来到杭州,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一样。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在杭州扎根立业,在这里慢慢发展,以后带着家里人来这里玩,感受一下这个城市。” 她的目标是一年当上顾问,两年成为店长,带着更多丹寨的姐妹来杭州致富。 在杭州的这段时间,魏登华和朋友们去过西湖,“确实像大家口中说的那么好看”,还去过很多好看的地方,但她不知道是哪里。 杭州那么多好看的地方,这位丹寨的小姑娘以后都会知道名字的。她还要当导游,带丹寨的朋友们来杭州玩。 今年上半年 黔东南州有2508人来杭州就业 “如果没有那次培训的机会,我可能会自费学一些技能,再回家乡开个店,而大部分人,可能还是换个地方继续打工。”魏登华说,现在在杭州,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大家都很努力地工作和生活,杭州人给我很多正能量。” 把时钟往回拨,帮助魏登华实现梦想的那个电话,来自丹寨县扶贫办,这个平台,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和黔东南州一起搭建起来的。 2018年,黔东南州成为了杭州高新区(滨江)对口扶贫地区,也是在这一年,这两个相距1500多公里的地方,合作开展了精准扶贫计划。目的是通过组织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技能培训,为当地的贫困青年们提供发展平台,实现真正的技能扶贫。 去年以来,滨江区人力社保局积极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共同搭建培训平台,联合丹寨县人社局、浙江省花都美容美发培训中心开办“锦程启航班”,面向对口帮扶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青年,推出3个月的全托管美容美发职业技能培训。 这样的培训,会根据学员特点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并为参培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且还会在滨江实现转移就业的丹寨建档立卡学员提供全额培训补助,在就业推荐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一年多下来,算一算,这帮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通过强化劳务技能培训,帮助丹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成为技能型人才,已经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放眼杭州,跟魏登华一样,通过对口帮扶来杭州就业,并闯出一片天地的人不在少数。 来自杭州市人社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黔东南州有2508人、恩施州有1162人来杭就业。 杭州是怎么做的呢?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打造了“总站+分站+企业+联络员”的劳务协作工作体系。在这个基础上,还开发了劳务输入基地、“扶贫车间”基地两大基地,并进行订单培训、技校培养、创业培训。 在这套体系下,那些离开家乡来杭就业的人,逐渐闯出了一片小天地,形成了一个个颇有口碑的品牌,如“恩施月嫂”“恩施厨娘”“花都美容”“吉利成蝶定向班”“利川红”。 当然了,即便不愿意从家乡走出来,杭州也有办法帮他们脱贫。滚马乡苗鸟村的欧文国,就靠着产业扶贫政策,用中药喂鸡,提高了生态鸡的抗病能力,把鸡养成了三穗土鸡市场的精品,脱了贫致了富。 这是杭州打造的扶贫劳务协作的“杭州样本”,在这样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样本”下,越来越多的“魏登华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订单式”技能培养和医疗人才培养计划,接受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而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们,也将带着更多的老乡富起来。正如魏登华所说,“想带着更多丹寨的姐妹来杭州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