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21岁苗族姑娘接到一个电话辞职来杭州,3个月后判若两人!她说,这里是她梦开始的地方
2019-11-05 08:52:57杭州网

都市快报 记者 林建安 摄影 江玥

当一名美容师,是21岁丹寨苗族姑娘魏登华一直以来的梦想。

小时候,在大山里,她觉得梦想离她很远很远;长大些了,出门打工,在广州制衣车间当了4年“制衣小妹”的她,觉得梦想可能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了……

但没有想到,一通电话,5个月时间,她的梦想,竟然在杭州开花结果了!

现在的她,是“浙江省青年美容名师” ,每天在一座美丽的城市里从事着一份美丽的职业。

她说,我很喜欢杭州,我要留在这里。

推荐阅读

海宁的许村、长安并入了杭州?传了好久,这并不是真的

市体育馆门口100多棵大树和铜像怎么都倒了!多少人的青春回忆啊

天气越来越凉了!本周最高气温将跌破20℃ 最低气温降至10℃左右

萧山两家水果店大打价格战 当地有关部门出手了

让自己和家人早点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实现这个目标的惟一方式

就是“出去闯一闯”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我在余杭一个商场的美容机构里找到了魏登华。她把头发清清爽爽地盘到脑后,化着一个精致的妆,说话时,脸上总带着微笑。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丹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我告诉魏登华这个消息,她开心地笑了起来。这份开心里,带着的是一个人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距离杭州1500多公里。排廷瀑布,是县里有名的景点,被称为“黔东第一瀑布”。

魏登华老家。本人供图

魏登华在那里出生、长大,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家门口这条瀑布,就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拎着行李箱,坐上火车离开家了。

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离开家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原因大致是一样的,他们太想让自己或者家里人早点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了,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方式,就是“出去闯一闯”。

在他们眼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魏登华的闯荡之路,从一场辍学开始。

她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都还在念初中。爸爸妈妈都是农民,务农的地方也并不固定,有时候在老家,有时候出去帮别人干活。

“他们来不及管我。”在魏登华的印象里,爸爸妈妈总是很忙。

外婆是她最亲密的人,她是跟着外婆长大的。

魏登华外婆家。本人供图

初二那年,家里想让魏登华转学,但因为已经上了半个学期,要去的那个学校的老师说,“不再接收新生了”。后来不知道怎么的,爸爸妈妈也很少操心这件事情,结果是,魏登华没学可上了。

这其中原因,魏登华说:“不愿再多提了。”

踏出家门那一刻,魏登华咬了咬牙,下定决心要改变现在的境况。“我想带外婆出去旅游,去很多地方。”

但这个愿望,一直都没有实现过,也实现不了了。

今年6月,外婆去世,给了魏登华不小的打击,现在,她仍然每天都会想起这位把自己拉扯大的老人。

上个月,爸爸生了场挺严重的病,只能在家里休养,妈妈也只能留在家里照顾着。家里的开支除了以前的一点积蓄,现在全靠魏登华每个月打回家的3000块钱。

广州制衣车间里一个月下来

大概能拿7000多块钱

但这不是我想要的

作为家里的长女,魏登华背负着家里经济负担和一家人的期望。

汕头、广州、深圳、宁波……7年时间里,魏登华独自一人跑过很多城市。这些城市里的玩具厂、电子厂、制衣厂、包装车间……都留下过她的身影。

而如此频繁地辗转于各个城市,频繁地换工作的原因,只是想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魏登华待得最长的一个城市,是广州,从2015年一直到今年4月,在一个制衣厂里做计件工。

“倒也不算辛苦,在流水线上干一样的事情就行了,也不用想什么的。”魏登华说。

多劳多得,是让她把这份工作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姑娘手脚快,一个月下来,大概能拿7000多块钱,“小一万也能拿到,就没得休息了。”

白天在制衣流水线上花上大量的时间,频繁地重复一个动作,晚上回家倒头就睡,这样的生活,对这位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来说,枯燥得很。

“这不是我想要的,但是为了生活嘛,就只能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家里的长女,魏登华很早就懂得。

做了4年的“制衣小妹”,原本就内向的魏登华,变得更加不爱讲话了。21岁,正是爱做梦的年纪,但魏登华清楚,在这个狭小的车间里,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

现在有一个去杭州培训的名额

要不要去啊?

让魏登华下定决心做出改变的,是今年4月份接到的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是丹寨县扶贫办的一个大哥。

“现在有一个去杭州培训的名额,要不要去啊?”

培训的内容是美容美发,这是魏登华一直想做的事情。

同样内容的电话,她在2017年和2018年都接到过,但都因为自己的犹豫而错过了报名时间,后来再想报,名额已经满了。

这种犹豫,其实很容易理解。

一边是一个极有可能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的机会,但收入未知,一边是自己已经熟练掌握技能,一个月能拿7000多块钱的工作。这7000多块钱的收入,是家庭经济的一大部分来源。

对这位21岁的小姑娘来说,很难平衡好自己的梦想和要改善家庭条件带来的压力。她总记着,家里还有还在上学的弟弟妹妹,和身体不好的爸爸。

“要改变生活,就要先改变自己。”天平的这两端,魏登华平衡了两年,今年终于做出决定拼一拼。

在得知培训期间吃住全免,结业后还分配工作,还有一笔生活补贴后,魏登华终于对电话那头扶贫办的大哥说出了两年前就想说的那个字:“去。”

“我本来也打算攒了钱,自己去学的。”魏登华对自己说,第三次“免费的机会”,不能再错失了。

来杭州前,魏登华先回了趟老家,看了看外婆。

今年5月,魏登华收拾好行囊,奔赴杭州,学习做一名美容师,这是她一直想做的职业。和她一起出发的,还有马定琴、田入梅、潘英等25位年轻的女孩儿。

在这之前,魏登华从来没来过杭州,这座城市对她来说,是陌生的,只是听外面打工回来的人讲起,“西湖很好看”。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这或许就是改变她一生的城市。

3个月的技能培训她的成绩,全班第一

在杭州滨江的一家美容机构里,魏登华又做回了学生,学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皮肤管理和美妆。

3个月的技能培训,除了吃饭和休息,魏登华几乎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技能学习上。她是放弃了一份对她来说“收入蛮高”的工作来到这里的,算得上是破釜沉舟。她如此珍惜这次机会,她告诉自己,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

老师在课堂上一次手法示范,魏登华都在下课后反复地练,专业课本是翻了又翻。“比看小说还入迷。”她笑着说。

3个月的技能培训,魏登华学到了一门好手艺。结业时,她的成绩,全班第一。

10月10日,浙江省美容美发职业技能竞赛在杭州举行。在133位参赛选手中,一身红衣的魏登华尤为引人注目。当天,她将美容组晚宴化妆季军的荣誉收入囊中,并获得了浙江省青年美容名师称号。

她还作为选手代表念了宣誓词,全程脱稿,流畅而自信。这件事情对她来说,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培训结束后,魏登华和姐妹们去嘉兴实习了一段时间。可以正式上岗后,老师让大家选择自己想去的城市,有人回了老家,有人去了汕头,而魏登华选择了留在杭州。现在在余杭一个大商场的美容机构里上班。

8月27日凌晨1点52分,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让我继续努力奋斗的信念。

当看着繁华的城市、繁忙的人群,更让人产生了对未来充满希望而拼搏的那一份动力。

我坚信,这座城市会是我的人生逆旅,一个很大的人生转折点。这就是她选择留在杭州的原因。

魏登华说,来杭州学习美容后,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了,跟以前判若两人。

以前的日子,对她来说是“不需要有想法的”,每天在车间的流水线上重复一个动作,时间到了,下班,第二天起床,又是复制前一天的日子。没睁开眼睛,就知道今天的日子会过成什么样子。

习惯于独来独往的魏登华,来杭州后,多了很多好朋友。“美容行业就是要和顾客打交道的嘛,要多说多学多做。以前我不太爱讲话,都是一个人待着,现在很不一样了。”

魏登华说:“来到杭州,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一样。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在杭州扎根立业,在这里慢慢发展,以后带着家里人来这里玩,感受一下这个城市。”

她的目标是一年当上顾问,两年成为店长,带着更多丹寨的姐妹来杭州致富。

在杭州的这段时间,魏登华和朋友们去过西湖,“确实像大家口中说的那么好看”,还去过很多好看的地方,但她不知道是哪里。

杭州那么多好看的地方,这位丹寨的小姑娘以后都会知道名字的。她还要当导游,带丹寨的朋友们来杭州玩。

今年上半年

黔东南州有2508人来杭州就业

“如果没有那次培训的机会,我可能会自费学一些技能,再回家乡开个店,而大部分人,可能还是换个地方继续打工。”魏登华说,现在在杭州,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大家都很努力地工作和生活,杭州人给我很多正能量。”

把时钟往回拨,帮助魏登华实现梦想的那个电话,来自丹寨县扶贫办,这个平台,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和黔东南州一起搭建起来的。

2018年,黔东南州成为了杭州高新区(滨江)对口扶贫地区,也是在这一年,这两个相距1500多公里的地方,合作开展了精准扶贫计划。目的是通过组织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技能培训,为当地的贫困青年们提供发展平台,实现真正的技能扶贫。

去年以来,滨江区人力社保局积极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共同搭建培训平台,联合丹寨县人社局、浙江省花都美容美发培训中心开办“锦程启航班”,面向对口帮扶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青年,推出3个月的全托管美容美发职业技能培训。

这样的培训,会根据学员特点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并为参培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且还会在滨江实现转移就业的丹寨建档立卡学员提供全额培训补助,在就业推荐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一年多下来,算一算,这帮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通过强化劳务技能培训,帮助丹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成为技能型人才,已经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放眼杭州,跟魏登华一样,通过对口帮扶来杭州就业,并闯出一片天地的人不在少数。

来自杭州市人社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黔东南州有2508人、恩施州有1162人来杭就业。

杭州是怎么做的呢?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打造了“总站+分站+企业+联络员”的劳务协作工作体系。在这个基础上,还开发了劳务输入基地、“扶贫车间”基地两大基地,并进行订单培训、技校培养、创业培训。

在这套体系下,那些离开家乡来杭就业的人,逐渐闯出了一片小天地,形成了一个个颇有口碑的品牌,如“恩施月嫂”“恩施厨娘”“花都美容”“吉利成蝶定向班”“利川红”。

当然了,即便不愿意从家乡走出来,杭州也有办法帮他们脱贫。滚马乡苗鸟村的欧文国,就靠着产业扶贫政策,用中药喂鸡,提高了生态鸡的抗病能力,把鸡养成了三穗土鸡市场的精品,脱了贫致了富。

这是杭州打造的扶贫劳务协作的“杭州样本”,在这样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样本”下,越来越多的“魏登华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订单式”技能培养和医疗人才培养计划,接受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而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们,也将带着更多的老乡富起来。正如魏登华所说,“想带着更多丹寨的姐妹来杭州致富。”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摄影 江玥    编辑:吴阳杰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多彩秋色“绘...
和平之光闪耀...
如此春光 那...
“迎中秋”世...
杭城少年们的...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临安航区首个规范化旅游码头初具雏形
浙江五姐妹4个确诊癌症 还有一个要定期复
2岁宝宝肿成核桃眼!爷爷的一个疏忽差点毁
浙江工商大学“暖心工程”送关爱 推动主题
强强联手再掀“文化浙江”新篇章 浙江演艺
第二届进博会开幕 浙江丝绸成中外文化交流
杭州“二绕”工程土建进入尾声 2020年
外籍雇员发表种族歧视言论 中科院回应已停
4名游客受困昆明深山 警民联动雨夜救援
唐爽称周立波头发中查出冰毒成分 周立波方

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

欧盟主题灯光点亮柏...

王力宏杭州“大莲花...

寓教于乐 国内首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