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吴先生,回忆起小时候,叹口气说:“我有童年阴影,我妈就像容嬷嬷一样,小时候用针扎过我的嘴巴。”
“那是小学二三年级,我考试没考好,回家撒谎说试卷丢了。这么拙劣的谎言,被我妈一眼识破,自然要挨一顿揍。”吴先生说,墙角的扫帚,老妈麻利地抽出一根,随手往胳膊上一甩,一条“小蚯蚓”肿起来,火辣辣的,又烫又疼。
“可是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犟脾气上来了,被打的过程中,我还在顶嘴,和我妈对着干。这下好了,我妈甩下竹条,冲进屋里,没两分钟,手里捏着根绣花针出来了,我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针扎到我嘴上。那种疼痛和恐惧,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吴先生说,一直很爱自己的老妈,只是多年后想起那根绣花针,心理阴影面积还是很大。
80后刘女士,现在一所初中当老师,她女儿读小学一年级,平时外婆管得多。 “我妈从小对我的那个严厉劲儿,现在在我女儿身上荡然无存。关于教育的工具,我有一部血泪史。”刘女士说,家里从小没有戒尺,但有一根藤条,非常坚韧。
藤条黑乎乎的,手感很光滑。平日里挂在一道矮梁上,看得到,够不着。“我妈是用它吓唬我的,没想到,很快就用上了。”刘女士说,当时还在读幼儿园,有一年吃杨梅的季节,家里买了一篮,邻居家也买了一篮,一起在门口洗好,大人被临时叫走,杨梅原地放下了。
“我最爱吃杨梅,蹲在门口,把自己家的啊呜啊呜吃完了,控制不住馋劲儿,又把邻居家那篮也吃光了。吃完了,我抹抹嘴巴走了,谁也没告诉。”刘女士说,妈妈回到家,稍作侦查就发现“罪魁祸首”是她。从梁上扯下藤条,打了几下。
“第二天,我踩着小板凳,把藤条扯下来,用上了吃奶的劲儿,折断了。等傍晚妈妈回家,兴冲冲地宣布,‘把藤条折断了,你再也不能打我了’。”妈妈听了,不动声色地走开了。
“我以为我胜利了,真是太幼稚。第二天,妈妈把一根更粗的藤条挂在了梁上。”刘女士说,小时候真有晴天霹雳的感觉。不过,这根藤条也提醒自己,人是要有规矩的。
老底子杭州人用什么教训小孩?
老底子杭州人教训小孩,用的是什么?
一个同事先让我猜个谜语:“每天早上叫醒你起床的不是妈妈,是什么?”这个经典到有些年代感的脑筋急转弯,很多80后都知道,答案是:鸡毛掸子。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去姑姑家看电视,我和妹妹都不肯回家。爸爸硬把我们拖回家后,狠狠地用鸡毛掸子打了一顿。当时,一掸子下去,腿上肿起来,摸上去一条条的。”
也有杭州人说,以前大人习惯用“竹筱”吓孩子,最普通的“竹筱”就是从扫帚里抽出几根。“竹筱”看起来又细又软,但是真下手也有痛感。
当然,最后还是要说,能不能对孩子体罚式地惩戒,仍是一件充满争议的事情,超过尺度,甚至可能违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