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王阿姨还是王大姐。那一年的冬天,她会不顾风雪,让10岁的儿子坐在自行车后座骑行10公里,帮着给远方的外甥女介绍一个男青年。
“媒人是一杆秤,出发前,要先掂一掂双方的条件,我觉得适合,才会去说。”男青年是一个驾驶员,帮老板开车,月入2000元,属于当时典型的技术型男生。
女方是纺织厂工人,月工资800-1000元。
王阿姨说,在那个还不是太看重颜值的年代,这样的基础条件,是很能让双方都接受的。
当男女双方都接收到彼此的这些基础信息后,第二步是见面。当然,一般是男方上门。
四目相对后,只要脸上没有太大的毛病,一般来说,这样般配的条件,已经可以让这场相亲变得十拿九稳。
现在,这对男女的大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小儿子刚上高中。
我问过这对夫妻,这20多年来,有没有好好体会过婚姻。他们告诉我,很久以后才知道爱情是怎么回事,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只是觉得两人经过相亲,从“还不错”开始,到后来搭伙过日子,再到生了两个孩子,好像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王阿姨总结过,那个时候做介绍相对简单,是因为双方不会太挑。 “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个时候的孩子,会比较听父母的话,如果父母认可了,孩子的接受程度也会高一些。”
总的来说,那个时候找对象,只要双方觉得“能过日子”,似乎就成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一条标准。
然而,这几年,王阿姨的说媒事业进入了疲软期,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哪怕她自认为做介绍的经验已经非常足够。
王阿姨说,90后一代,给她带来了“太大的打击,发现自认为宝贵的说媒经验,正在变得越来越鸡肋”。
按王阿姨的分析,90后年轻人对于婚姻这件事,也许是因为变得越来越随便,并没有当一件大事在对待,能找就找,不能找就不将就,甚至觉得结婚了也可以离婚,离婚太常见,就觉得婚姻不神圣了,“能过日子”这样的标准,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王阿姨思考的结果是,问题不出在自己身上,“是微信破坏了传统做介绍的规则啊,我积累了这么多年的经验,全被摧毁了。”
媒人必备的技能,一是嘴勤,二是腿快。
但现在有了微信以后,这两个技能瞬间就灭了,用不着媒人“男方坐坐,女方说说”的模式,不管媒人说得多少天花乱坠,对方好不好,只要通过朋友圈一翻,就能有一个大概判断。
推荐阅读:
曾经大师云集的杭大新村何去何从
玩着吃 与网络小视频结合的考古巧克力爆红网络
杭州万松书院相亲角 看看男方对女方有啥要求?
今年的体检季 不少单位将梅毒检查列为常规项目
680元玩港珠澳 导游:商场逛不到4小时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