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感冒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 肺移植手术是唯一的希望 高中毕业后,佳佳在湖南老家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上学。去年暑假,她到工厂里打零工,谁知上班没多久就又感冒了。这次感冒的症状来势汹汹,佳佳感觉到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到省城医院。所幸救治及时,住院治疗十多天后病情逐渐稳定。 这次虽躲过一劫,但一家人却不知道,下一次感冒会在什么时候来临,还能否这么幸运。 因为疾病的消耗,身高1米66的佳佳体重只有80多斤。今年8月,她再次旧病复发,呼吸困难。 “我送女儿到医院,就离医院门口十几米的地方,她的脚肿得厉害,已经完全喘不过气来,入院后只能靠吸氧维持。”看着女儿的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老何心里担忧,不能每次都等感冒了再送医院抢救,一定要找到办法彻底治好女儿! 医生评估了佳佳的病情后说,佳佳已经属于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必须依赖无创呼吸机,才能勉强维持生命,但随着未来病情进一步恶化,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做肺移植手术。 这是老何第一次听到“肺移植”这个名词。找谁可以做这样的手术? 一家人四处打听,了解到陈静瑜教授是我国著名肺移植专家,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 走投无路之际在杭州找到希望 9月14日,老何带着佳佳找到了陈静瑜教授,经过仔细评估,佳佳的病情符合肺移植手术指征。但现实问题接踵而至,一方面,当时没有与之匹配的肺源,什么时候能做手术是个未知数;另一方面,高昂的手术费用,对老何这样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做肺移植手术需要近40万的医疗费,老何家里所有积蓄加起来总共还不到3万元。 回去后,一家人一边等待肺源,一边尽力筹钱准备手术。 钱不够,怎么办?老家的房子几年前刚花了几万元简单装修了一下,这是他们家唯一值钱的东西。“我们想把房子抵押贷款,可农村的房子不值钱,银行根本不收。”老何只能问村里的亲戚朋友借,好不容易凑了20万救命钱。可即使是这样,离凑齐手术费还是很远。 10月3日上午,老何的电话响了,是陈静瑜教授打来的。 陈静瑜教授是树兰(杭州)医院的特聘专家,就在前一天,一位脑外伤患者经抢救无效进入脑死亡状态,家人悲痛之余,愿意捐献他的心、肺、肝、肾等器官,以挽救更多患者,完成生命的延续。幸运的是,这位捐献者的血型、身高、体重、肺叶大小等,都与佳佳非常吻合。 “当时陈静瑜教授电话告知我们小姑娘的情况,真的非常揪心。”树兰医疗集团总院长郑树森院士表示,树兰医院特地为佳佳申请了树兰公益基金会器官移植专项基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这一通电话,让原本走投无路的家庭再次看到了希望。老何没有丝毫犹豫,当天晚上就收拾好了行李,买了第二天一早从湖南老家到杭州的火车票。 经历6个多小时的火车,10月4日下午2点半左右,老何和佳佳一起到达杭州火车东站。此时,树兰医院的救护车已经在站内等候,接上老何父女俩后直奔树兰医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全程守护着佳佳。 入院后,经审核评估,树兰公益基金会批准了30万元器官移植专项公益基金用于佳佳的肺移植手术,以挽救这个17岁年轻女孩的生命。为了尽可能帮老何一家节省开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莉主任与金群护士长还帮老何解决住宿问题,让他在医院安心陪护女儿。 杨莉主任知道佳佳牵挂父亲,术前,她在佳佳耳边轻声说,“别担心,你安心治病,你爸爸有地方住,不会睡走廊了!” 听了医生的话,一直乐观坚强的佳佳瞬间泪如泉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