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在企业、行业间的不平衡,反映了我省经济整体循环尚未充分畅通,对此要坚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调并用。近期,省委、省政府将着重做好加减法。一方面,做企业负担的减法。在保持原有减负力度的基础上,争取全年新增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1500亿元左右,切实与企业共克时艰。另一方面,做精准服务的加法。要求各级干部以战时状态投入“三服务”,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派出驻企指导员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快速知晓政策、及时享受政策,有效纾解具体困难,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将服务送到企业的急需处和发展的关键处。 与前期相比,现阶段抓复工复产应有质的更高的要求,应更加体现转型升级取向,更加充分激发企业主体作用。应该说,浙江企业有天然的韧劲和创造力,尤其善于在危机面前求变图存。比如,有的企业通过建立复工复产联盟,引领上下游几十家配套厂商整体复工;有的企业瞄准技术前沿和先进标准,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用高品质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有的企业适时创新商业模式,把产品和服务搬到“云”上,催生了一系列新型业态和新型消费……总之,浙江经济的活力源泉在企业、在民间,政府的着眼点就是让这股活力不断迸发,为发展提供持续强劲的内生动力。 三、全力打赢援鄂“第二战场”。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是党中央交给浙江的一项重大而光荣的任务,是我省“抗疫战争”的“第二战场”。早在1月24日全国最早一批增援武汉的力量中,就有我省3名医务人员。1月25日大年初一,我省首批援鄂医疗队135人进驻武汉。2月12日,按照国家对口支援的安排,我省派出首批由37人组成的医疗队奔赴荆门。目前,全省已累计有17批次、2018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其中支援武汉1844人,对口支援荆门170人,另有4名疾控人员支援荆州。 浙江援鄂医疗队员平均年龄35岁,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有1251人,占总数的62.8%。这是一支富有朝气的精干队伍,涵盖呼吸、重症医学、感染、急诊、检验、麻醉、护理、疾控等10余个专业。全体援鄂医疗队员不辞辛劳、勇于拼搏,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截至3月15日8时,我省援汉医疗队累计诊疗患者1119人,治愈出院618人;援荆医疗队在荆门开设2个重症病区,累计收治患者60余人。他们不仅承担了许多急难险重的救治任务,更在当地赢得良好口碑,充分展现了“浙江医务军团”的职业精神和敬业风采。 问:在2月份,我省以周为时间单位对复工复产提出了“三步走”的总体计划,并明确了复工率、产能恢复率等节点目标。在3月份,对这些量化指标是否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答:2月份的“三周计划”,是省委、省政府在特定时间窗口所作的特定工作部署。在许多行业由于疫情防控被按下“暂停键”之后,要重新启动就离不开外力的推动。政府在此时应当有所作为,并且要当机立断采取措施。 “三周计划”依次按启动准备、加快推进、全面展开的步点制订策略,应该说取得了重大成效。无论是企业的复工率还是产能恢复率都达到了阶段性节点目标。但当复工复产到了一个新的平台期,就应对后续的工作部署因时制宜。我们不能简单化地要求产能恢复率不断大幅提升,因为企业终究要以市场为导向,要看订单煮饭吃饭。 作为市场化改革先行的省份,在我们浙江,复工复产的主体是企业自身,根本的决定性“指令”应来自于“市场”。在经济恢复的特定时段,有的企业打算喘口气,先盘整一下,甚至蜇伏几天,都可视作基于市场做的理智行为。对于复工复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场驱动机制。在狠抓政策供给的同时,特别注重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着力保护企业家精神。因此,对下一步复工复产,尤其是具体企业的产能恢复工作,不会提考核性的量化指标。政府的主要着力点是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务”活动,通过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五减”等举措,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更好走向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