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你们防护服胸前和胸后的广告我包了,我想了却一个心愿。” 2月28日上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李志会叫住了5个同事。 李志会43岁,是杭州市市红十字会医院ICU副主任,也是杭州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杭州一队的队长。 他的广告,是在每个人的名字前面,加上“采荷三小601班”。他的儿子小李同学就是这个班级的学生。算上李志会,“孩子班上多了5个新同学”。 “我们这5个人,现在都是我儿子的同学了。他们说,等疫情结束后,回到杭州,愿意走进采荷三小,和他们的同学们做一次课堂交流。带他们认识现在的武汉,以及我们在隔离病区是怎么工作的。”李志会说。 认真学习,长大后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2月29日,杭州采荷第三小学601班的班主任陈霞收到了一份来自武汉的信。写信的,就是小李同学的爸爸——李志会。 李志会在信里写到(有删减): 在这边很忙,但心里依然惦记着老师和同学们,也知道杭州的情况逐步好转了,同学们都在上网课。 我也跟孩子说,上网课,是一种学习的新尝试,也是挺有意思的。这样的上课形式,可能会成为以后教学中的一种常态,尝试一下也挺好的。 最近,我在群里了解到,有部分孩子在家上网课时,有点懒散。有的同学被网络其他信息所吸引,上课不专注。 昨天(2月28日)下午,我们一队医护人员从隔离区出来后,脱掉了防护服,感叹自由的珍贵。 我想,今天是周五,如果采荷三小的孩子们在校上课的话,应该走出课堂,正在参加孩子们最喜欢的“走读杭州,了解杭州自然和人文”活动了。 大家既然出不去,就通过这种方式,让601班的孩子来一次特殊的“走读武汉”吧,了解武汉现在的真实情况,了解医护这个职业。 我想让大家知道,你们说的“逆行者”,也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他们就在你们身边,他们可以和孩子们成为同学,可以互相了解和帮助对方。 我也想通过这个方式告诉大家,目前的疫情初见改善,这来之不易,加强防护依然很重要。 同时,我也想告诉同学们,要掌握好知识,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可以自食其力,并且能够帮助别人。 我和进入隔离区的各位医生说,等疫情结束后,邀请他们走入采荷三小的课堂,讲讲他们“打大病毒”的事情,他们很乐于帮我完成这个心愿。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李志会说: 在班级群里了解到,有的小孩子在家上网课,自律性、专注力都不是很强。这几个“大同学”,都是很会学习的人,中间的这位女生,是杭州市中医院心内科陈启兰博士。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孩子们,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当然了,我不是说孩子们以后一定要有多高的学历,但是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这样,长大以后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儿子翻出自己的急救包 让爸爸带点有用的去武汉 去武汉支援,李志会也是主动报名的。“我早就准备好了。”他说。 “我参加过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2013年的禽流感疫情的救治工作,在这方面,我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当遇到这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就想去出一份力,就觉得,这是我该做的事情。”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是李志会当时想到的一句话。 “我当时真的就这么想的,这是一个中国人最真实的想法。” 李志会说。 2月8日晚上11点,李志会接到了要去武汉支援的电话。 2月9日,李志会一行到了武汉,经过一晚紧张的工作,2月10日,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两个重症病区,开展重症病人的救治。 李志会是国家医疗队光谷院区专家组成员、国家医疗队杭州一队医疗组长,带领130多名医护人员,接管了E1-4病区。 去武汉前,儿子知道那边防护物资可能紧缺,翻出了自己的急救包,让爸爸看看哪些可以用得到的,带两件去。 “儿子的心思其实蛮细腻的。”李志会说。 去年年底,儿子在参加杭州市红十字会活动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急救包。儿子特意拿出急救包跟爸爸说:“爸爸,武汉那边好像资源不足。你看我这个急救包里,有什么东西你可以用的,你带一点去。” 李志会当时听了很感动,“虽然这里面的东西不一定能用得上,但这是孩子的心意,他觉得,爸爸带着我给的东西,会安全一点。” 李志会从急救包里拿了一包棉棒和一个手电筒。他跟儿子说,“这两个东西爸爸带着,爸爸会很安全的。” 出发去武汉那天,儿子跟他说,“爸爸,你自己小心,要好好回来。” 李志会的妻子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医生,很能理解丈夫的决定。 “她其实也报了名,要去武汉支援。但是没有被批准,按照相关规定,家里已经有一个人去了,就让她留在杭州。”李志会说。 我在武汉看过很多感人的事 在电话里,李志会跟我们讲了讲他在武汉的一些见闻: 武汉的街上,现在没多少车,只有医疗队和参与抗击疫情的特种车辆。 我们常常说,我们现在是“战时状态”,天天都是工作日。 目前,隔离病区里患者的病情都很平稳,都在一天天慢慢好转。 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每天都要写字的,不管要写什么,名字是一定要写的,而且一定要醒目。不写的话,在隔离区里工作,根本看不出来你是谁。 我们也会常常写上祝福的话,写的最多的就是“杭州加油”“武汉加油”,这些看来很平实的话,在现在这种情境下,最能给我们力量。 也会加上“西湖加油”、“东湖加油”,这是杭州和武汉这两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景点。在我们的驻地,就能看到武汉的东湖,我就会想起杭州的西湖,这是一种山水相依的情结,在过去的这个冬天,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在隔离病房里,我看过很多感人的事情。 有一名患者,她一家三口都被感染了。爸爸和妈妈都住在我负责的病区,小孩子6岁,一个人在另外一家医院。家里人也没法陪着,妈妈非常焦虑,经常在病房里哭。 我们也常常开导她,我们也给她找了心理医生做心理疏导,告诉她,有专门的志愿者在照顾她的孩子,让她好好配合治疗,早点康复,才能早点回去看孩子。 在这以后,她也很配合治疗,病情也慢慢改善了。 昨天(2月29日)下午1点多,经过反复的筛查,妈妈的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出病房时,她哭得不行,泪水哗啦哗啦地往下掉。 她出院时,老公也没法好好送她,就站在另外一个病房里,隔着门送她出去。 看到这样的场景,真的蛮感动的。 患者过生日,我们都会给他们准备一个小仪式,让他们高兴高兴,有个积极的心态。 他们都知道我们是杭州来的,经常说,感谢浙江,感谢杭州。 这些小细节,太多了,都蛮感人的。 我期待着,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武汉樱花浪漫,杭州桃红柳绿,我和我的队员们,能够平安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