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30.88亿元,同比增长4.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3%,新产品产值率34.8%—— 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助力杭州经济“行稳致远” 杭州日报讯 深已夜,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办公楼群,依然灯火通明。在杭州人看来,这样的场景再平常不过了,未来科技城、云栖小镇、钱塘智慧城、钱塘新区……这样的景象随处可见,他们为杭州数字经济的腾飞不断蓄力赋能。
今年来,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重考验,杭州通过抓“六稳”、促“六保”、拓“六新”,经济从疫情的冲击中企稳回升。上半年实现GDP7388亿元,同比增长1.5%。 数字的背后,抹不掉来自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贡献。 来自科技局的数据显示,1-6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30.88亿元,同比增长4.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3%,新产品产值率34.8%;新增境内外9家上市企业中,高企占了6家。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努力交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剑指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以科创赋能实业,逐浪新经济潮头,并已呈现“鲲鹏水击三千里”的态势。 抢报“新冠肺炎应用项目”,5项已实现应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迪安诊断第一时间选派业务骨干,星夜驰援武汉。同时,杭州总部火速启动“雷迪快速检验实验室”建设,7天后投用。 迪安诊断是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在全国拥有31个连锁实验室,并在26个省区市开展新冠病毒检测工作。截至目前,迪安诊断已累计检测新冠病毒超900万例。 “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1gG抗体测定试剂盒、EB-1000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及MC-1000荧光定量PCR仪,都是‘抢手货’,即便现在,这些仪器订单都要排队买,生产不过来。”迪安诊断公共事务部副总监马小艺说。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市科技局出台“九大举措”,支持企业防疫情、促发展。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征集新冠肺炎成果应用项目,先后立项49项市级疫情防控科研项目。 高通量数字PCR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诊断应用项目是其中之一。“该项可用于新冠病毒无症状者的排查、新冠病毒疑似患者诊断及治愈者病毒转阴的确定等。”杭州纽蓝科技相关负责人说,“该技术一次PCR可完成96个样本,可检测大量病毒携带者。” 将AI算法应用于基因组分析、临床诊断等领域,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是杭州的优势。“目前有5个项目成功获批杭州市新型冠状肺炎成果应用项目,部分产品已产业化应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说。 超薄柔性太阳能电池走出了“实验室” 疫情防控科研项目之外,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的科创成果转化也没停过。 近日,首届浙江省优秀发明评选结果“出炉”,尚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优秀转化项目,此次入选的项目是“超薄柔性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超薄柔性太阳能电池,听起来是不是很科幻?据介绍,目前,尚越光电已建成了亚洲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可量产50兆瓦柔性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尚越光电实现了柔性CIGS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全面达成3-5纳米规模化生产工艺,其核心材料和配件国产化已达98%以上。”尚越广电相关负责人说。 尚越光电是一家集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独立制造生产设备和创新应用为一体的新型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其超薄柔性太阳能电池具有“轻、薄、柔”等特点,弱光发电、免维护、无风阻,可适合多尘多湿的环境,“目前已用于充电宝、背包、车辆、智慧候车亭、智慧灯杆、5G基站等物体上,今后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才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眼下,尚越光电正致力于绿色能源“新基建”,部分项目已在杭州市区及余杭区核心区块开展零能耗街区试点。 科研和产业化都要 半年技术交易138.97亿 当前,最热门创新领域就是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了。 今年上半年,杭州在支持企业核心技术研发上,对“支持5G的全制式无线终端智能管控与授权安全通信系统的研发与示范应用”“基于功率半导体集成的新能源汽车高频双向变换器研究及产业化”等10多个科研项目提供资源支持,并组织专家进企业,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的技术瓶颈。 大家都知道,科技成果转化很难,不少先进技术都躺在实验室里或论文里。如何破解“转化”的难题?环境很重要,涉及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信息对称、融资平台、扶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今年上半年,杭州在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上,引进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签约共建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同时,组织推荐13个项目参加“一市三省”科技成果拍卖会,推荐5个项目参加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活动。今年1-6月,杭州技术交易总额138.97亿元,同比增长15%。 此外,杭州还加大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和额度,今年1-6月,全市创新券发放7171.41万元、确认使用2152.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5.85%和84.24%。 近年来,杭州通过着力打造杭州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通关环节,包括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等,有效推动科技创新效益释放与价值提升。 科技创新显活力 助力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杭州科技创新各项指标良好。 一方面,疫情防控有方,市场主体活力显现,上半年新增上市企业10家,其中“国高企”6家;通过网络审核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64家,审核量超全年目标的92.56%。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显活力,动能转换趋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30.9亿元,同比增长4.7%;全市有独角兽企业31家,准独角兽企业142家,企业总估值超3100亿美元,数量和估值名列全国前茅。 当然,这也离不开杭州“雨林式”双创氛围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截至6月,杭州累计培育市级孵化器178家、省级孵化器92家、国家级孵化器41家。 在科技金融政策上,上半年杭州完成了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信3.54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1亿元。4月份上线的“杭信贷”业务,已成功为10家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总授信2.54亿元,发放周转资金5.47亿元。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双线作战”,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主体培育,聚力提升创新动能,提升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科技惠民助力乡村振兴,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深化科技治理创新,助力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要谋划建设全球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支持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和运营发展,确保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342亿元,探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孵化园的认定和管理,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个以上。”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